当前位置:主页 > 呼吸疾病 > 文章内容

“肺炎”为何总盯着孩子?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2-16 14:49浏览:

孩子一感冒,家长就怕发展成“肺炎”,确实,过去这种疾病非常危险,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肺炎是排在第二位的死因,但现在只要治疗得当,大多数孩子都能康复,所以家长及时发现肺炎的典型症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一起来看!
 
  “肺炎”,意味着肺部被感染,大多数肺炎继发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典型的过程是,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侵入胸腔,引起肺炎,当然也有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相比于刚出生的婴儿,断奶之后的孩子患肺炎的几率更高。
 
  婴幼儿在出生后,母传抗体逐渐消失,六个月后基本消失为零。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就会慢慢失去来自母亲的抗体保护;而与此同时,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还处在持续发育中,尚未完全成熟。婴幼儿体内血清主要保护抗体的总体水平大约在出生后3至5个月降至最低阶段。也就是说,3至5月龄阶段的宝宝自身总体的免疫力水平开始处于最低水平。
 
  症状和体征
 
  有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等症状,早期体温为38~39℃,也可高达40℃。除呼吸道症状外,可能还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小婴儿常见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看起来面色苍白,没有活力,而且比平时哭得更多。
 
  更典型的症状:
 
  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后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快速、费力地呼吸;
 
  肋骨和胸骨之间及周围的皮肤内陷;
 
  鼻翼扇动(张开);
 
  胸部疼痛,特别是在咳嗽或者深呼吸的时候;
 
  喘鸣;
 
  嘴唇和甲床青紫,这是由于血液中氧含量减少造成的。
 
  检查及诊断
 
  医生根据症状、体征和检查就可以诊断肺炎,不过为了确诊并且判断肺部病灶被感染的部位,拍一张胸部X片非常有必要,此时家长不要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拍片。
 
  1、血常规检查
 
  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计数通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有时白细胞总数反而减低。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常为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增高。
 
  2、C反应蛋白试验
 
  在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时C反应蛋白值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通常不增高,但也并非完全如此。
 
  3、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强,以后可见到双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
 
  肺炎的治疗
 
  如果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重点是休息和控制体温。病毒性肺炎会在几天之后好转,不过咳嗽却可能持续几个星期。
 
  很多时候,很难确定肺炎究竟是病毒引起的还是细菌引起的,医生会开抗生素,此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服满一个疗程,不能擅自停药。孩子服药几天后确实会好转,但一些细菌还残留在体内,很容易卷土重来。
 
  注意事项:
 
  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湿度60%左右,供给易于消化食物,经常翻身、拍背。
 
  2、不建议使用含有可待因或右美沙芬的止咳药,因为咳嗽是机体正常而重要的反应,有助于清除气道中由于感染引起的过多分泌物。
 
  3、可口服祛痰药物(建议使用单一成分药物,如氨溴索),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疗法。
 
  如何预防
 
  1、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儿童肺炎疾病中威胁性最大的菌种,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因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炎,但并非可预防全部的肺炎。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供预防接种:
 
  一种是七价的肺炎链球菌结合型疫苗,是目前唯一可以使用在两岁以下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疫苗。临床疗效数据显示:对于2岁以下儿童疫苗的有效性可高达97.4%;
 
  另一种为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为非活性的二十三价疫苗(注:肺炎链球菌的亚型繁多,二十三价即指此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对多达23种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产生保护性抗体)。肺炎链球菌多糖是不依靠T淋巴细胞、只能诱导B细胞免疫的抗原,对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很差或无效,故此类疫苗使用在成年人及两岁以上的儿童。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锻炼,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户外活动时,注意适当增加衣服。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时,不要与儿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