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大指次指之端也;《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针灸集成》: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即食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功效: 泄热止痉、开窍利咽。 主治: 古代记述:中风跌倒,...
位置: 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手大指端内侧,《针灸甲乙经》补充:去爪甲如韭叶;《外台秘要》:在手大拇指甲外畔,当角一韭叶白肉际宛宛中。《针灸集成》:爪甲角距肉三分许,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即拇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
位置: 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凹陷处。当目中线上,下睑沟正中。 《针灸甲乙经》: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外台秘要》:甄权云:在眼下八分;《医宗金鉴》:目下胞陷中。 功效: 祛风散火,疏邪明目。 主治: 古代记述:眼眦赤痛,多泪,昏夜无见...
位置: 微握拳,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方桡侧凹陷处。 《灵枢本输》:注入本节之后三间;《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者中;《循经考穴编》:约去二分许陷中。 功效: 泄热利咽,调腑通便。 主治: 古代记述:目急痛、下齿痛、咽喉肿痛、喉...
位置: 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近鼻唇沟下端处。当口角旁4分,目中线上。 《针灸甲乙经》:侠口傍四分,如(略)近下是;《针方六集》:直缝中。 功效: 祛风邪,通气滞,利机关。 主治: 古代记述:口眼歪斜,言语不能,音哑,流涎,手足痿{90}不能行,狂...
位置: 面部,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相平的凹陷处。当鼻唇沟外侧,目中线上。 《针灸甲乙经》:在侠鼻孔傍八分,直瞳子;《针灸资生经》:在鼻孔下,夹水沟旁八分。 功效: 祛风、通窍。 主治: 古代记述:缘内障,目赤痛,多泪,口眼歪斜,眼睑动,近视眼,鼻...
位置: 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当目中线上,眼裂下睑缘下一寸,鼻尖与目外眦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目下一寸,面骨颧空。 功效: 祛风,明目。 主治: 古代记述:目赤痛,目翳,目动,流泪,目不明,眼弦痒,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近人报...
位置: 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灵枢本输》: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医学纲目》疑后字当作前。《肘后备急方》:足大指本节内侧寸(赤)白肉际;《针灸集成》:在大指内侧第二节后,本节前,骨缝白肉际陷中。 功效...
位置: 足内侧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灵枢本输》: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医学入门》:内踝后五分;《循经考穴编》:踝骨尖平。 功效: 益肾、降火。 主治: 古代记述: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腹胀、心痛、喘息、呕吐、咳逆...
位置: 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当公孙后1寸。 《灵枢本输》:然骨之下者也;《针灸甲乙经》: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千金要方》:在内踝前直下一寸;《循经考穴编》: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际,与外侧京骨相对;《针灸集成》:在公孙后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