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文章内容

立冬全面开启养肾模式 按摩4个穴位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3-14 09:10浏览:

2018年11月07日19点32分,农历九月三十,太阳到达黄经225°,进入立冬时节。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俗话:“立冬养生好,一冬病不找。”立冬之后,五行属水,好好保护自己的肾脏,这是一切的根本。肾属水,肝脏属木,水能生木,冬天好好对待肾脏,过了冬天,肝脏就能得到很好的保养。

情志:宜恬淡安静

冬三月,此谓闭藏,中医讲究入冬养藏。在情志方面也要注重收敛,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

冬季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不妨多晒晒太阳,多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弹琴、画画、书法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静心消除烦闷。

起居:宜早睡晚起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顾护阳气。

睡觉是养阳的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冬季日短夜长,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睡可顺应天早黑阳气闭藏之早,晚起可应对天迟亮阳气升发之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不宜贪黑、切忌过劳。

另外,避寒保暖很重要。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冬季穿着最好以舒适、不出汗为宜。

饮食:宜食补养肾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饮食可适当厚重,但食材仍应以滋阴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阳气潜藏,阴津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比其他时候要好。

养肾阳:宜食用羊肉、牛肉、韭菜、河虾、核桃、板栗、桂圆、枸杞等,阳虚畏寒者适宜当归炖羊肉汤。

养肾阴:宜食用海参、水鱼、熟地、沙参、玉竹、麦冬、百合、银耳、莲藕等食物。

适度运动,多晒太阳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由于冬季早晨气温低,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易收缩,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老年人晨练避免太早。可选择待太阳升起、气温升高后再出门锻炼,选择健走、太极拳、广场舞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后要做充分的热身。

立冬『养肾』常按揉4个穴位

立冬节气重在养肾,既要顾护肾阳,还要滋养肾阴,平衡阴阳才能健康。养肾可以重点按摩或艾灸以下4个穴位,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有保健效果。

1、肾俞穴

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是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定位

在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按摩方法

两手搓热,用手掌在肾俞部位做上下擦动的来回按摩,每次50-60下,持续10-15分钟,左右两侧同时或者交替进行,直至腰部从里往外微微发热为宜。按摩肾俞,温补肾阳,对于改善肾虚腰痛、精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效果。

2、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

定位

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按摩方法

双手叠加,顺时针打圈按摩腹部,艾灸等温热脐部,适合阳虚体寒者采用。

3、涌泉穴

《黄帝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定位

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按摩方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中间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按摩60-80次,直至足心发热为止。每天按摩,可温补肾经、益精填髓,治疗足寒症等。

4、太溪穴

太溪,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正坐或平放足底,用拇指、食指紧捏脚后跟的皮肤,右手按摩左脚,左手按摩右脚,做向外拉提的动作,每捏3-5下,提拉太溪穴1次,以感觉疼痛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