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3-13 08:24浏览:
次
许多糖尿病人
会被医生要求停止喝粥
同样都是米
为什么可以吃饭就不能喝粥呢?
粥为什么不能喝?
1、大米经过熬煮,其中的大分子的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的糊精,比淀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升高血糖浓度,即升高餐后血糖。
2、米饭容易吃饱,而喝粥容易饿,很多人都把粥当成汤喝,还搭配包子、馒头等。这样一来,碳水化合物就超标了,血糖自然飙升。
那么,糖尿病人真的就不能喝粥了吗?
当然不是!
营养科来为你支招!
保持完整性
煮粥的时候应注意,在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豆子与米粒的完整性。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越好,则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豆类中的蛋白质能与谷类蛋白质互补,使营养更加全面。
时间尽量要短
因为米粥长时间煮后会形成糊精等,非常容易吸收造成血糖升高,不利血糖的控制。
种类丰富
1、加入豆类:
煮粥的原料中豆类占一半以上,因为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血糖上升的速度就要慢得多。吃这样的粥比吃白米饭、白馒头和白面包更有利血糖的控制。
2、加入杂粮:
杂粮粥,春夏季可添加薏米、绿豆、百合等。秋冬季可添加小米、赤豆、枸杞等;这些粗杂粮富含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体吸收葡萄糖的速度。
3、加入肉、蔬菜:
瘦肉粥、鱼片粥,如果再配上蔬菜都是非常好的搭配。因为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加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都有利于血糖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