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饮食与养生 > 文章内容

养生中医教你养生 调理先要辨清体质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21 09:32浏览:

 在生活中,有的人脾气比较急,有的人性子比较慢,有的人总是面色红润,有的人却面色发暗,还有的人耐寒,有的人耐热,似乎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体质差异,因为遗传性还有生活环境不同所以造成了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养生中医一般进行养生之前都会辨清朋友的体质,考虑朋友所在的环境去进行个体化的保健和养生。
 
1、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就是一个整体观念。人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生存;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季节不同,养生调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人合一”是中医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根本指导思想。
 
“天”的传统意义就是“自然”的代表。风土人情、昼夜、四季、气候,都包含在天的概念中。比如,地域不同,南北方的气候不一样,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要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衣、食、住、行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顺从自然规律生存,人体功能正常,可尽天年;逆着来就会出乱子,身体就会出现状况,容易生病。就拿东北烧火炕来说,因为东北是严寒地带,烧火炕过冬是顺应自然的做法,是在几千年的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而在南方,这就是行不通的。
 
再比如饮食药膳的差异。我国东南部地区潮湿炎热,病多湿热,宜选清化之品;西北部地区地高气寒,病多燥寒,宜用辛润之物。同样采用温里补阳的药膳,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带,其药量就应该轻一些。
 
这里需要提醒年轻人或自认为身体好的人,春季不要被风邪伤害,夏季要防中暑,夏末秋初不要被湿气所伤,冬季不要被寒邪所伤。如果被某个季节常见的邪气所伤,也许当时没有感觉不舒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没得什么病,但不知道或者不重视预防疾病,就要小心它们“日后算账”了。所以生病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和自然没有处理好关系,比如气候、环境、职业、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
 
2、理顺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医有句古话,“人身亦一小天地”。这是强调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人的脏腑、经络、气血、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治疗疾病的时候,哪个脏腑出现问题不一定只盯在出问题的那个脏腑上,而是分析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抓住矛盾所在,予以平衡协调。也只有脏腑阴阳平衡了,人体这个小天地才能正常运行。
 
3、理顺身心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意思是说心是身体的司令部。一个人如果情绪好,心理调节得好,其他脏器就运转正常,身体不容易得病。反过来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如果心理、情绪出了问题,身体相关脏腑就都危险了,说不定哪里就会出现问题。
 
中医说的情绪导致疾病,不仅仅说的是生气。中医有“七情过度”的概念,说的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人人都有,但如果某种情绪过度,不论悲或喜,对身心都不利。七情只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并不代表人的所有情绪。比如,七情里面没有嫉妒,有的人嫉妒心强,这对身体也不好。
 
综上所述,如果你要选择中医养生,就要清楚身体的反应状态和自己体质,还要根据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不同的朋友得一样的病,但是病因就可能不一样,比如肿瘤,有的人是因为常年抽烟,有的人是因为环境污染,有的人是因为家族遗传,有的人却是因为精神压抑。这跟看病开方不能以偏概全是一样的道理,养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