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6-29 14:35浏览:
次
当机体食用碘过多时,过氧化酶形成复合物II后,碘过多地占据了过氧化酶原来用于催化酪氨的活性基,因而使更我的I-氧化I0,但此时缺乏活性的酪氨酸与之结全,因而I0与I0结合氧化成为I2释出,因而MIT及DIT的生成而减少。从而使血清T3及T4的生成减少,可使患者发生甲低底状。当血清T3及T4 减少时,又可反馈地使垂体前叶分泌更多的TSH,因而使甲状腺增生与肥大。另外碘还有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的能力。因为甲状腺激素释放时,甲状腺球蛋白中二硫键(-S-S-),要先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影响下还原成巯基(SH),才能被溶酶体的酶水解,然后释放出甲状腺激素。但产生还原型谷胱甘肽需要谷胱甘肽还原酶,而碘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因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也引起甲低和甲状腺肿大。
另一点应指出:碘阻断效应常常是暂时的,而且机体可以逐步适应,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碘阻断的逃逸(escape)。这就是大多数人服用大量碘剂后并不发生高碘甲肿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应用大量碘,甲状腺廓清有所下降,因而血浆无机碘虽然明显升高,但摄取碘的绝对量仍然不变,因而不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多数人认为高碘甲肿,即碘阻断效应容易发生在甲状腺本身有异常的患者,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甲亢患者用131碘治疗后或甲状腺手术切除后、甲亢合并有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存在、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炎、有隐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的患者等,因机体对碘阻断失去适应能力,易致高碘甲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