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芫荽子 别名 :胡荽子 药用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 药材性状 :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mm,表面淡黄棕色至黄棕色,较粗糙,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及5个萼齿残痕,有不甚明显而呈波浪形弯曲的初生棱脊10条及较为明显而纵直的次生棱脊10条,...
名称 :鸭跖草 类别 :清热药 别名 :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鸭脚草、水竹子 药用部位 :全草 药材性状 :全草长约60cm,黄绿色,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多皱缩成团,质脆易碎,完整叶...
【名称】小棕包 【别名】批麻草、小黎芦 【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其上生多数须根,细长,肉质。茎直立,上部密生白毛,基部残留腐烂后的叶鞘,呈棕包...
名称 :心叶百合 别名 :大叶百合、山菠萝根、荞麦叶贝母、荞麦叶大百合 来源 :为百合科心叶百合属植物心叶大百合,以鳞茎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源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鳞茎大,暗绿色,高可达18厘米,直径达15厘米;鳞片少数,宽卵形,排列疏松。...
【名称】三棱草 【别名】泡三棱、荆三棱 【来源】为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以块茎入药。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削去须根,晒干或烘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通常单一,间或有分枝,常膨大,末端具块茎,长2~4厘米,直径1.5~3厘米,黑...
【名称】树葱 【别名】大树葱、平棍子、岩豇豆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催吐。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恶性疟疾,中耳炎,骨折。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鲜品适量捣汁滴耳。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名称 :乌梢蛇 类别 :祛风湿药 别名 :乌蛇、黑花蛇、青蛇、乌风蛇、黑乌梢、黄风蛇 药用部位 :除内脏的全体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
名称 :香加皮 类别 :祛风湿药 别名 :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 药用部位 :根皮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
【名称】马蔺 【别名】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马蔺,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木质化,粗壮,...
【名称】阴地蕨 【别名】一朵云(《天宝本草》)、花蕨(《植物学大辞典》)、独立金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独脚蒿、冬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郎萁细辛(《贵阳民间药草》)、背蛇生(《四川中药志》)、破天云、散血叶(《湖南药物志》)、小春花、蛇不见、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