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药知识 > 文章内容

《中药一》120个知识点【5】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8-21 08:08浏览:


③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
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
38 油炙 ①增强疗效(淫羊藿);
②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豹骨、三七、蛤蚧)。
39 特殊炙法 ①先炒药后加酒:五灵脂;②先炒药后喷醋:乳香、没药;
③先炒药后加盐水:车前子、知母。
40 明煅 白帆、牡蛎、石决明、石膏
41 煅淬 赭石、自然铜(醋淬);炉甘石(煅淬水飞)
42 扣锅煅法(闷煅) 血余炭
43 煅淬法常用的淬液 醋、酒、药汁、水等
 
44
 
蒸法
何首乌(黑豆汁蒸、增强补肝肾乌须发等作用),黄芩(黄 酒蒸、入血分),地黄(寒转温,苦转甜,清转补)、黄精
(除去麻味,补脾润肺益肾),人参(清蒸、大补元气)。
45 煮法 藤黄(豆腐煮、降毒),川乌、附子(水煮、双酯型乌头碱
水解,降毒),吴茱萸(甘草煎液煮、降毒,缓和燥性)
46 燀法 苦杏仁、白扁豆(沸水煮,分离药用部位)
47 其他炙法-发酵 六神曲
48 其他炙法-制霜 巴豆霜(降毒,缓和泻下);西瓜霜(芒硝-清热泻火)
49 其他炙法-发芽 麦芽
50 其他炙法-煨法 豆蔻(麦麸煨、滑石粉煨、面裹煨:除油,固肠止泻)
51 其他炙法-提净 朴硝(芒硝萝卜水煮,缓和咸寒,增效)
52 其他炙法-水飞 朱砂、雄黄(减毒)
53 贮藏条件 阴凉处:温度不超过 20℃;凉暗处:避光且温度不超过 20℃;
冷处:2℃-10℃;常温:10℃-30℃。
54 散剂 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应为较细粉
55 散剂水分 不得过 9%
56 配研法 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
 
 
57
 
 
表面活性剂
(1) 非离子型(如聚山梨酯[吐温]类、单甘油酯[司盘])。
(2) 离子型: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 钠类、肥皂类];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 灭);③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
 
58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①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制剂中表面活性剂毒性: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外用制剂,非 离子型刺激性较小
59 乳剂不稳定现象 分层(可逆)、絮凝、转相、破裂(不可逆)、酸败
60  
流浸膏与浸膏剂
流浸膏:指每 1ml 相当于饮片 1g
浸膏剂:每 1g 相当于饮片 2~5g
61 合剂 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20%(g/ml)
合剂的单剂量灌装者称为口服液
62 糖浆剂 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45%(g/ml)
63 酊剂 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 100ml 应相当于原饮
片 10g,其他酊剂,每 100ml 相当于原饮片 20g。
64 注射剂的附加剂 (1)增溶剂(静脉注射慎用;椎管注射不得添加):聚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