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哪些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更适宜手术 答案

作者: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发布时间:2019-07-27 19:45浏览: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手术治疗,哪些患者获益明显?
哪些患者可以从乳腺癌肝转移(BCLM)手术切除中获益?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与乳腺外科的研究者发现,肝转移发生在乳腺癌术后2年以后的患者行转移灶手术切除的生存获益更加明显。研究发表在《ClinicalandTranslationalOncology》。
研究者回顾分析了67例接受部分肝切除的BCLM的患者,行肝切除时平均龄为51.2岁。
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5%、73.7%、32.2%,中位OS为57.59个月(图2A)。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位OS为57.59个月,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的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中位OS仅为35.15个月(p=0.001,图2B)。
与较长时间间隔(>2年)相比,乳腺手术与BCLM诊断之间间隔较短的患者(2年以下)的OS相对更差,(中位OS:42.81vs.57.59个月,p=0.017,图2C)。
此外,术中应用Pringlemanoeuvre的患者OS较未应用的患者从42.81个月增加到57.59个月(p=0.016,图2D)。
Pringlemanoeuvre的应用(HR=0.117,p=0.044)和BCLM诊断与原发手术间隔时间(HR=0.178,p=0.033)是BCL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术后1年、2年和3年的肝内无复发生存IHRFS分别为62.8%、32.6%和10.9%,中位肝内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47个月。肿瘤中分化(HR0.259,p=0.027)和乳腺癌术后2年后发生肝转移(HR0.270,p=0.005)是肝内无复发生存(IHRFS)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某些BCLM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而肝转移发生时间较晚(大于2年)的患者则更适合行手术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DNA检测在早期胰腺癌预后中作用显著
来自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肿瘤科的研究者发现,早期胰腺癌KRAS突变在循环肿瘤DNA(ctDNA)中的检测对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术后检测到ctDNA的患者极易复发,应强化辅助治疗。该研究发表在《AnnalsofOncology》。
研究者共纳入42例早期行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搜集患者术前、术后血浆标本,对ctDNA及肿瘤标本中KRAS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肿瘤样本中91%(38/42)发现KRAS突变。在血浆样本中,62%(23/37)的患者术前检测到KRAS突变的ctDNA,37%(13/35)的患者术后检测到KRAS突变的ctDNA。
81%(34/42)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19例患者采用单药吉西他滨治疗,9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6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钠治疗。平均随访38.4个月,27例(65%)患者复发,20例(48%)死亡。
术前检测到(阳性)ctDNA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RFS)为10.3个月,与未检测到(阴性)ctDNA的患者(RFS未达到)相比,复发风险显著增加(HR4.1,p=0.002)(图3A)。术前阳性者中位OS为13.6个月,与阴性(OS未到达)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4.1,p=0.015)(图3B)。
术后ctDNA血浆标本平均采集时间为6.3周(范围为4-8周)。中位随访38.4个月后,其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57%。
术后ctDNA阳性与阴性相比,复发时间缩短,分别为5.4个月和17.1个月(HR5.4,p<0.001)(图3C);OS缩短,中位OS为10.6个月vs未达到(HR4.0,p=0.003)(图3D)。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浆ctDNA的检出是复发(HR6.3,p≤0.0001)和死亡(HR7.5,p=0.002)的重要影响因素。
术前检测到ctDNA,而术后检测不到的患者中位RFS为12.2个月。在术前和术后均检测不出ctDNA的队列中,RFS中位数尚未达到(图3E)。术前检测到ctDNA,术后检测不到患者的中位OS为15.9个月(图3F)。
术后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中有13/13(100%)复发。其中7例接受了吉西他滨为主的辅助化疗。
作者认为,早期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前和术后,KRAS在ctDNA中的检测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要进一步在RCT中验证。对术后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应强化辅助治疗,这些患者尽管接受吉西他滨辅助治疗,但复发风险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