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
在有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时,或当疑似肾炎或心脏病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关节痛,肌肉压痛与肌无力,皮下结节,皮肤紫癜,腹部或四肢疼痛,或迅速发展的高血压时,可拟诊结节性多动脉炎。特别是当其他发热,多脏器损...
1、在人体胚胎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早期出现血管组织异常,将发展成为血管瘤,是很严重的后果,医学指出,这是跟先天性因素有关。有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患有此病,看来是在胚胎发育的时候引发的。 2、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8~12月)的时候,如果...
最常见的变化为白细胞升高至20000~40000/l(80%患者),蛋白尿(60%)和镜下血尿(40%)。暂时性或持久性嗜酸粒细胞增多不常见,但可见于病程长,或伴Churg-Strauss综合征,肺部受累或有哮喘发作的患者。此外常有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贫血(失血或肾衰所致),低...
宜采取多方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要寻找致病原因(包括某些药物),并避免与之接触。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每日60mg分服)可防止疾病的发展,约30%病人可产生部分和接近完全的缓解。由于需长时间给药,常发生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如高血压(可加速原已存在的肾...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其他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同,是外源性物质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血管炎、病变广泛,多系统损害,代表了几个临床综合征。血清、药物、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管炎性病变。具体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可...
原发皮损因累及深度不同,可表现为: 1.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 2.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
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早期皮损与Behcet...
(一)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1h滴完。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Salazopyrin具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前列腺素作用,...
(一)发病原因 有人证实,本病患者对DNCB、念珠菌素和链激酶延迟反应有缺陷。这可以解释当网状内皮系统极度低下,当有微小的损伤或伤害时,即可出现皮损。新皮损亦可因针刺产生,这一超敏反应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接近皮损处最强烈。已证实在豚鼠皮肤中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