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升高或正常。 2.白细胞及血沉等组织坏死的全身反应指标正常。 3.心肌酶学CPK(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肌球蛋白一般正常,但亦有轻度升高,而未达到诊断急性心梗所要求的水平。 1.影像室检查 (1)X线胸片:显示心脏正常或稍有扩大...
(一)治疗 UA患者易发生AMI或猝死(SD),且发作时可能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目前临床监测手段对某些UA难以检出,有的可能已发生小范围亚临床型AMI。故UA患者应住院密切观察治疗,尤其对危重患者应送入CCU中按AMI病人监护。UA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根...
(一)发病原因 1.吸烟、情绪剧烈变化、寒冷刺激等。 2.贫血、甲状腺疾...
1.预防首先要制止易患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
1.临床类型 Cohn(1981)将SMI分为3型: (1)Ⅰ型:占3%~5%,有SMI发作,但完全无症状,亦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史,包括正常人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 (2)Ⅱ型:占1/3,指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恢复期中所发生的SMI。 (3)Ⅲ型:最常见,指心绞痛患者发生SMI。最...
早期血常规基本正常。 1.动态心电图 不仅能检出SMI,而且还能观察SMI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可用心肌缺血总负荷(24h内每次ST段下降程度的毫米数持续时间的总和)作为缺血的定量指标来观察疗效。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1mm并延至J点后80ms,且持...
(一)治疗 对冠心病的治疗要树立心肌缺血总负荷的概念,只要有心肌缺血,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消除心肌缺血而不是限于缓解症状。治疗措施可从减少心肌耗氧和解除冠脉痉挛两方面加以考虑。 1.控制易患因素 有效的控制糖尿...
(一)发病原因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二)发病机制 1.缺血机制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一种主观感觉,由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所致。同样,SMI也是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的结果。在SMI中,52%的患者发生于日常生活中,33.5%发生于睡眠时,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常见的并发症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甚至心脏破裂等。...
1.老年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老年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是指AMI后的长期治疗。20多年以来,AMI在原有的CCU监护治疗基础上开展了溶栓疗法BPTCA,使AMI近期住院病死率从30%左右降至5%左右。A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指:①防治心力衰竭、再栓塞和猝死、并消除易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