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糖尿病足的防治 要注意哪些方面?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9-22 09:51浏览:

糖尿病人因神经病变,足部感觉迟钝,容易发生损伤,因血管病变,引起足部缺血、缺氧。而且糖尿病病人汗液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在以上因素作用下,使患者足部皮肤干燥、角化、肌肉萎缩、足部慢性溃疡、足趾足跟坏疽,从而形成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长而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若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出现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夜间痛、严重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若再合并神经病变,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局部抵抗力减弱,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皮肤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感染。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感染,足底溃疡,足趾足跟坏疽。

糖尿病足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以预防为主,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

2.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3.改善肢端血液循环,适当运动,如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禁止吸烟,因吸烟可使肢体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

4.注意足部卫生清洁,每晚用温水洗脚,保持皮肤柔软,双足注意保暖;

5.治疗双足胼胝、鸡眼,鞋袜要清洁宽松、柔软合脚、透气要良好、不宜赤脚行走;

6.预防足外伤及冻伤。经常检查脚端是否有危险因素,如是否有裂伤,蚊虫叮咬伤、水泡、红肿、变色、感觉是否有温度改变,一旦发现,一定要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