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左腿突然胖了一圈 警惕危险深静脉血栓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0-06 21:35浏览:

“这年头在大马路发发小广告,居然也会有生命危险!”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四十岁出头的包师傅高温天在路上发了一整天小广告,也顾不上喝水。没想到快回家时突然觉得左脚很沉重,几乎抬不起来。坐下来一看,发现左脚已经肿的都发红了,左大腿比右大腿莫名其妙“胖”了一圈,且伴随肿胀,疼痛,行走困难。到医院检查发现包师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说,亏了来得早,不然恐怕有生命危险,并根据他的情况给出了介入取血栓的治疗方案。
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与“发小广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接诊包师傅的医生说“恐怕有生命危险”?
深静脉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静脉是引导血液回流进入心脏的血管,可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浅静脉即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在皮肤下的青色血管。而深静脉的位置就隐蔽了,位于深筋膜的深面,管径较大、管壁较薄、血液流速相对缓慢。当由于各种原因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就形成了深静脉血栓。
刘主任介绍,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因此很值得引起市民重视。
之所以会形成血栓,往往并非单一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这三大因素。具体来说,高凝状态即血液凝固性增强,如创伤、休克、手术、肿瘤、怀孕等都可能导致;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即血管内膜损伤,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化学性损伤(如输液引起)、机械性损伤(如外伤引起)、感染性损伤(如静脉炎)等。而导致血流缓慢的因素主要是久站、久坐。因为深静脉的血流本来就相当于“水往高处流”,需要克服一定的压力差才能从足部回流入心脏,所以如果长时间站立不动,或是久坐不动,都可导致血液回流速度变得更慢。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往往是上述综合作用的结果。刘主任认为,新闻中的包师傅,正符合这几个高危因素,他高温天在户外、天热出汗多、喝水少,导致身体处于脱水的高凝状态,再加上长时间站立,导致血流缓慢,最终发病。
深静脉血栓有多“危险”
深静脉血栓会有生命危险吗?遗憾的是,它确实可能致命。
刘主任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如果对深静脉血栓“置之不顾”,它很可能会越来越大,随时伴随着脱落的风险,而一旦血栓脱落,可随着静脉血向心脏回流,最终堵塞住了肺动脉,发生危险的肺栓塞。这种临床急症来势汹汹,患者可突发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甚至很快死亡,所以千万不能小瞧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在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甚至有少数患者“毫无察觉”就突然发生了肺栓塞,所以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并干预,可避免病情进展到“致命”级别。
那么,深静脉血栓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下肢静脉血栓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单侧下肢出现肿胀、疼痛,左腿相对更多见。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深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发现深静脉血栓后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就是要去除病因,即改善如创伤、手术、久站、久坐等致病因素。
其次是进行抗凝治疗,这是深静脉血栓的基础治疗。
除了极少数不适合抗凝治疗的情况比如有出血、严重创伤等方面的疾病,一般都需要进行药物抗凝。抗凝治疗的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给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争取条件。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抗凝治疗确实可能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抗凝治疗的收益要比风险更大。
接着,在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药物溶栓或手术取栓。对于部分发生肺动脉栓塞风险高的病人,也可以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将脱落的血栓阻拦在下腔静脉以下的部位,避免其回流进入肺动脉。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大部分都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因为造成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可能长期存在,有些致病因素与病人的体质有关,很难改变。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一般需要至少1个月以上,3~6个月多见,少数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注意生活保健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保健方法就是使用医用弹力袜。这种弹力袜是借助渐进式压力由脚踝处渐次向上递减,从而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压力,避免下肢肿胀、溃疡。刘主任指出,医用弹力袜应在早上醒后第一时间穿上,晚上入睡前脱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穿着。
此外,在治疗期间以及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应避免久坐、久站的不良习惯。如果像包师傅那样职业需要久站,也应该有意识经常活动身体,比如经常活动脚踝、收缩小腿腓肠肌等,这些细微的活动,也能帮助我们改善血流缓慢的问题,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时候,汗出得多,更容易脱水,需要注意经常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还有一些深静脉血栓的高危群体,比如经常做穿刺的病人,可导致静脉壁损伤;经常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血流相对缓慢等,这些人群需要更加关注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