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衰患者真的可以想喝就喝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0-06 20:16浏览: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管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天内再入院率高,而液体潴留和出院后不遵医嘱服药是主要因素。这就造成许多心衰患者在出院后处于“想喝水,却不敢多喝;喝,也不知道喝多少”的状态。那么,心衰患者,可以想喝就喝吗?答案是:记录出入量,量出而入!
一.24小时出入量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正常人一天出量和入量保持着动态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慢性心衰患者保持液体平衡的能力降低,常伴有少尿及液体潴留。
当液体潴留时,会诱发或加重心衰,出现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和喘憋等症状。
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可以反映一天的液体情况,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因此,我们需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二.准确记录24小时出量
1.检测应以标准量杯为依据;并备好纸笔,系统记录。
患者家中可以常备带刻度的水杯和量杯,还可以自制“出入量记录本”,方便实用。
2.记录以24h计算
如记录前日7:00至次晨7:00尿量,应排尽膀胱内尿液,再总结记录。
3.少于50ml液体应采用5~20ml容量刻度杯量记。
4.正常成人排粪便量约100~300g/d,随粪便排出的含液量约150ml。
三.量出而入,管理入量
1.管理入量
根据2014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最新要求: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液体摄入量应<2000ml/天;但轻中度症状的病人不再限制液体摄入,故维持在2000ml左右即可。在病情平稳期,出入量基本平衡或出量稍大于入量即可;如果前一天出量小于入量,应适当减少当天入量;如果连续出量小于入量,并伴有喘憋、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记录方法
固体食物记录应参考食物含水量表仅记录固体食物含水量。饮水或饮料用有容量标记的容器准确记录。
四.体重监测
每日监测体重是检查体内液体潴留状况的一个简单易行方法。在病情平稳期,心衰患者可以每天进行体重称量,并做好记录。
测体重要求每天固定时间(早饭前、排尽小便后),穿同样的衣服测量。
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已有钠、水潴留(隐性水肿)。
但体重监测只能反映结果,无法让患者了解具体入了多少,出了多少,所以应与出入量监测配合使用。
五.小结
虽然,记录出入量显得繁琐,但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了解患者前一天的出量情况,并提供当天入量的依据,可以让患者在家中也可以自行掌握“量出而入,想喝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