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这例重症心梗 你能及时识别么?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0-04 20:04浏览: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可以表现为典型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也可能表现为ST段压低,甚至正常。临床医生应该具有火眼金睛识别危重症的能力,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例较典型的易延误识别时机的心梗,与各位临床战友共勉。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72岁,主因「胸痛半小时」入院,伴有胸闷气短,头晕,大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0余年,血压最高220/110mmHg,自服「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糖尿病病史10余年,诺和锐早25iu,晚25iu,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不详。
 
体格检查:160/97mmHg,P61次/分,R18次/分,血氧饱和度:98%,心音钝,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入室第一份心电图如下,血糖11.58mmo/L,血常规:基本正常,凝血五项:正常,肌钙蛋白I,CK-MB及NT-proBNP均正常。
 
患者入院心电图可见明显的室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但是不知道是否为新发,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便马上给予立即嚼服拜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立普妥40mg。
 
1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如下:
 
患者复查的心电图已经可以看到V1~V6ST段广泛抬高,立即行急诊PCI术,冠脉造影结果显示:LM未见异常;LAD近段重度迂曲,钙化,中段100%闭塞;LCX弥漫病变,狭窄40%~50%;RCA近段60%狭窄,中段斑块,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病情危重,极易漏诊
 
1.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病情危重
 
(1)急性心梗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前降支近段(第一间隔支发出前)或右冠动脉近端的完全闭塞,梗死面积较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泵衰竭的发生率可高达35%~45%。
 
(2)AMI并RBBB时更易在浦肯野纤维形成稳定的折返环,引起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无束支阻滞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
 
(3)RBBB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滞后。
 
(4)急性心梗伴新发RBBB的发生率为3.0%~29.0%,整体上高于LBBB(0.5%~9.0%)。临床对急性心梗伴RBBB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滞后,导致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5)新发RBBB的TIMI血流0级发生率高于新发LBBB(55%vs41.1%)。
 
(6)新发RBBB的住院死亡率高于新发LBBB(18.8%vs13.2%)。
 
2.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非常容易漏诊
 
RBBB主要影响QRS波群的终末部,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R'波和S波,而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影响QRS波群的起始部。
 
两者合并发生时,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但是RBBB引起的继发性ST-T改变(右胸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损伤性ST-T改变,或削减ST段抬高的幅度。
 
因此,容易造成临床上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
 
如何进行鉴别
 
1.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什么心电图特点:
 
QRS波群时限增宽;
 
QRS波的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Ⅰ、V5、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ec;
 
V1或V2导联的综合波呈rSR'型或呈M形波,其R峰时限>0.05sec;aVR导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则主要影响QRS终末向量指向右前方。首先左室间隔除极,形成V1导联初始的小r波,I、V5、V6导联初始的小q波。
 
2.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RBBB不影响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影响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
 
(2)对临床有症状,QRS示RBBB而V1、V2导联ST段不下移,T波不倒置,应想到急性前间壁心肌缺血(梗死);
 
(3)如已有ST抬高,应想到实际抬高的程度应比表现的更重;
 
(4)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V1、V2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有所改变,由rSR'型变为qR或QR型。R波消失,由前间壁心肌梗死所致。I、aVL、V5、V6原有的q波减小或消失,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宽顿S波仍然存在。
 
(5)及时、有效再灌注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且右束支阻滞常可能逆转恢复。
 
3.急性心梗伴新发RBBB犯罪血管如何定位
 
1.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右束支长约5cm,其近段由室间隔前动脉和房室结动脉供血,中段和远段主要由室间隔前动脉供血。室间隔前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由第一间隔支水平发出。
 
一旦前壁心肌梗死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常常为前降支近段或第一间隔支水平上段阻塞。LAD闭塞,导致前壁或广泛前壁心梗,同时右束支血供消失,导致RBBB,缺血时间延长,与急性心梗同时发生的RBBB将永久性存在。
 
2.右冠状动脉闭塞也可以导致新发RBBB,故下壁和右室心梗伴新发RBBB也是一组不容忽视的人群。
 
4.急性心梗伴新发RBBB与指南变迁史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急性心梗指南指出,胸痛症状合并心电图新发LBBB需要与ST段抬高同等对待。而新近研究表明,急性心梗伴新发RBBB的发病率较新发LBBB高,且多为IRA近端完全闭塞,所以此类人群更需要急诊开通IRA,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既往对于急性心梗急诊血运重建的心电图指征,均仅提及ST段抬高及新出现或可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