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急性心衰的用药 不能栽在这几个小细节上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0-04 20:02浏览:

三个数值判断病情
 
首先,护士上监护,给予吸氧。
 
值班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并快速翻查病历,判断病情。当然,病历很厚,等不及全部看完,这个时候,主要看三个关键数据:
 
一看EF值,是否下降?EF值下降,考虑用西地兰。
 
二看血钾,血钾很高或很低,使用利尿剂或强心药物需要谨慎了。
 
血钾很低,用利尿剂将加重低钾血症,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而这时使用强心药物中毒风险也是明显增高的。另一方面,血钾较高,使用强心药物也是要谨慎的,也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三血肌酐决定了我们使用利尿剂的类型和强度。比如,患者肌酐200umol/L~300umol/L,你推20mgiv的速尿好像毛毛雨一样,没有什么反应,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托拉塞米。(通知家属到场,简单告病重)
 
打好「三步曲」组合拳
 
临床工作中可能大部分都会按照上述流程,依次「强心、利尿、扩血管」用药。但你有没有思考过,先用哪个后用哪个,效果会大大不同。
 
为什么呢?
 
因为,速尿推注不限速,可以快速推注完,起效最快。目的是除了排尿之外,还有扩血管的作用,15~30分钟扩血管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因此,首先使用利尿剂。
 
然后,配置硝甘、硝普钠。扩血管药物先上,对急性心衰尤其伴有血压增高的患者起关键作用。西地兰需要缓慢静注射,可以放到最后慢慢完成。
 
这样,整个药物的使用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所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利尿、扩血管、强心」。
 
接下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急性心衰的应激状态,必要时予吗啡,插尿管。
 
打完「组合拳」之后,护士给患者抽血化验,包括电解质、肌酐、心肌损伤标记物、NT-proBNP、血常规等。医生完善心电图,并必要时联系床边胸片,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症状,血压,心率,尿量(必要时插尿管),调整药物。
 
心衰处理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但有时不免乱了阵脚。有的医生利尿不推,先慢慢推10~15min西地兰;有的护士放着药物不用,先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