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8-15 07:41浏览:
次
1.积极防治相关疾病。胆系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防治胆系疾病是预防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此外,与本病发病有关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也必须积极防治。
2.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胰腺炎。老年人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推测本病的发病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未彻底治愈有关。故此,患有急性胰腺炎者必须积极治疗,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3.不酗酒、少饮酒。长期酗酒之人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故从青年开始就应养成不酗酒或只是少量饮酒的良好习惯。如果患有慢性胰腺炎者,为防止病情发展,必须彻底戒酒。
4.饮食有度。慎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同时,老年人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以防肠胃积热引起本病。
5.怡情节志、心情舒畅。老年人宜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心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可防本病。
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它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还可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形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梗阻,较少见的并发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并门脉高压、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尤其是脾动脉)及胰源性胸、腹水。下面将详细阐述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假性囊肿
(1)形成机制: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囊肿有两个重要机制:
①胰管内压力增高致胰管破裂,胰液外渗。因无活动性炎症,胰液常为清亮。
②活动性炎症合并脂肪坏死(也可能有胰腺实质的坏死),胰液自小胰管外渗。因含坏死组织,胰液常有变色。
(2)假性囊肿发生于约10%的慢性胰腺炎病例。假性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或大或小,可位于胰腺内、外。绝大多数假性囊肿与胰管相通,富含消化酶。假性囊肿的壁由邻近结构构成,如胃、横结肠、胃结肠网膜及胰腺。假性囊肿的内膜由纤维或肉芽组织构成,因无内皮组织而与胰腺真性囊肿区分开。假性囊肿一般无症状,但可通过机械性压迫产生腹痛或胆道阻塞等症状。当其侵蚀血管时,可引发出血、感染或破溃,导致胰瘘或腹水形成。假性囊肿的诊断可通过CT或超声检查明确。若已置管引流,则可测量囊液淀粉酶水平,如有升高则符合假性囊肿的诊断。
(3)治疗:
①引流:引流的适应证包括囊肿迅速增大、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引发腹痛和感染征象。引流方法有经皮引流和内引流。前者需放置引流管数周至囊腔消失,有可能并发感染。依假性囊肿的位置和现有设施,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80%的病例行内镜治疗有效。囊肿的复发率为20%,病死率为3%。
②手术治疗包括囊肿胃造口术、囊肿十二指肠造口术及Rou-X-en-Y式囊肿空肠吻合术。局限于胰尾的囊肿可作胰腺远端切除。
2.胆道或十二指肠梗阻
(1)胆道和(或)十二指肠的症状性梗阻:发生于5%~10%的慢性胰腺炎病例。十二指肠梗阻主要表现为餐后腹痛和早饱;腹痛和肝功能异常(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常提示有胆管狭窄。本并发症多见于有胰管扩张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胰头部炎症或纤维化、假性囊肿所致。ERCP最常用于胆道梗阻的诊断,MRCP亦可得到同样质量的胆道显像,并可能最终取代ERCP。十二指肠梗阻可通过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