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试验中,各项指标出现异常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指标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
体温异常
-
发热:体温超过 37.3℃。若体温在 38.5℃以下,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退热贴等,并密切观察。若体温超过 38.5℃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同时查找发热原因,如是否为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 36℃。需注意保暖,可增加衣物、使用热水袋等,同时分析原因,如是否处于寒冷环境、药物影响等,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
脉搏异常
-
心动过速: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超过 100 次 / 分钟。应让受试者休息片刻后再次测量,若仍异常,需排除紧张、运动、发热等因素,可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
心动过缓: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低于 60 次 / 分钟。若无症状,可先观察,同时评估是否与药物、运动员体质等因素有关。若伴有头晕、乏力、黑矇等症状,需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治疗。
-
呼吸异常
-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 20 次 / 分钟,伴有呼吸费力等表现。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应让受试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吸氧,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平喘药、利尿剂等。
-
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 12 次 / 分钟。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过量等有关。需立即评估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同时查找原因并进行解毒、对症治疗等。
-
血压异常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让受试者休息后再次测量,若多次测量仍高,需排除紧张、白大衣高血压等因素。如确定为高血压,应评估心血管风险,根据情况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 90mmHg 和(或)舒张压低于 60mmHg,伴有头晕、心慌等症状。应让受试者平卧,抬高下肢,补充血容量,如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若为药物引起,需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查找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失血、感染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
血液学检查
-
白细胞异常: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如进行血培养、骨髓穿刺等,以明确病因,并给予抗感染、化疗等相应治疗。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同时查找原因,如是否为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等,调整治疗方案。
-
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需进一步明确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巨幼细胞贫血补充维生素 B₁₂和叶酸等。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放血疗法、药物治疗等。
-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进行血小板单采治疗。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引起出血倾向,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同时查找原因,如是否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
血生化检查
-
肝酶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酶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损伤,常见原因有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需进一步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暂停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若升高明显或伴有黄疸等症状,需住院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
肾功能指标异常: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需评估肾脏疾病的原因,如是否为药物肾毒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根据病情给予保肾、透析等治疗。
-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升高,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治疗。血脂过低可能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关,需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补充营养、治疗甲状腺疾病等。
-
尿液检查
-
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需进行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
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需排除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可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 等检查,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碎石、手术等。
-
尿糖阳性:除了糖尿病外,还可能与肾性糖尿、应激性糖尿等有关。需进一步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若是糖尿病需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降糖药物治疗等。
-
肺部影像学异常:如胸部 X 光或 CT 发现肺部结节、炎症等表现。对于小结节,需定期随访观察其变化,若结节较大或有恶性征象,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应治疗。肺部炎症需根据病原体给予抗感染治疗。
-
腹部影像学异常:如腹部超声发现肝脏囊肿、胆囊结石、胰腺肿大等。肝脏囊肿一般为良性,较小的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胆囊结石若无症状,可观察;若伴有胆囊炎发作等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胰腺肿大可能与胰腺炎等有关,需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
-
肺功能测试异常: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 用力肺活量(FVC)降低、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需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
心功能测试异常:如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降低,提示心功能不全。患者需限制体力活动,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以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在临床试验中,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研究人员应及时记录和评估,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原因以及对受试者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与伦理委员会、药品监管部门等沟通,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同时,要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直至指标恢复正常或明确其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