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

作者:来源:协和眼科咨询发布时间:2019-06-20 21:10浏览:

 众所周知,白内障手术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和角膜失代偿;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已经显著提高,但仍然无法避免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因此,明确术后剩余内皮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对于决定术中操作策略和防止术后角膜失代偿非常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占第四位,Ishikawa等发现,包括COPD、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在内的慢性肺部疾病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2000/mm2)显著相关。
 
为了评价COPD是否为角膜内皮功能储备减少的危险因素,并确定COPD患者在白内障手术时角膜内皮损伤的易感性,Soler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该研究纳入了83位患者165只眼,分为轻到中度的COPD组(67只眼),重到极重度COPD组(4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58只眼)。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支气管扩张后的肺活量测定(评估COPD分级)、视力、裂隙灯、压平式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镜以及眼底像。对112只眼行标准化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用角膜内皮镜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患者角膜内皮形态:包括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celldensity,ECD)、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在术后2周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角膜水肿。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COPD组和对照组的几乎所有角膜内皮参数都有显著性差异——COPD组的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低,而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较大。角膜内皮参数的术后变化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时,对照组、轻到中度COPD组、重到极重度COPD组发生轻度中央角膜水肿的分别有0%,36%和31%。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CCT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由上述结果研究者得出结论:COPD是角膜内皮功能储备减少和角膜内皮细胞对眼内手术易损性增加的危险因素;在已知的能减少角膜内皮功能储备的情况(如糖尿病、戴角膜接触镜、青光眼、眼内手术)下,COPD患者发生角膜失代偿的风险更高。虽然术后短期发生角膜失代偿的风险增高,但术后3个月时角膜厚度趋于正常。术前角膜内皮镜检查对评估手术对这些患者的安全性是必需的。
 
原文:Cornealendothelialchanges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ndcornealvulnerabilitytocataractsurgery.SolerN,Romero-ArocaP,GrisO,CampsJ,Fernandez-BallartJ.JCataractRefractSurg.2015Feb;41(2):313-9.
 
短评:
 
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日趋完美,白内障手术早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机器的功能设置、手术粘弹剂的理化特性和人工晶状体材质和光学性能等方面的不断更新提高,以及白内障术者日益娴熟的手术操作,使得白内障手术获得高质量的视觉效果成为可能。尽管如此,白内障术后不可避免的角膜改变却始终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手术后近期。既往的临床观察证实了在眼部和全身健康的情况下,白内障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中央厚度增加和角膜内皮丢失,即使在角膜中央厚度恢复以后,角膜内皮数目的减少也可能永久存在。因此,为了尽可能降低术后角膜变化对视觉质量的影响,除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的性能、手术耗材和器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改进以外,探讨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应对复杂的眼部条件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如糖尿病引起的角膜上皮和内皮的延迟修复,以及长期服用平滑肌松弛类药物导致白内障术中出现小瞳孔、浅前房等,都会造成白内障术后的角膜受累。本文的观察结果则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白内障术后的短期更容易发生角膜失代偿,提示在白内障的术前评估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细致的眼部检查,更不要忽略了任何全身的系统性异常,都可能导致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角膜受损,从而损害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