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通常从视盘下方开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6-07 17:38浏览:

 视神经纤维层变薄是青光眼最早期的症状之一,而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进展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表明视乳头供血不足可能是青光眼视神经改变的重要病因,视乳头和视乳头旁脉络膜的血供均由睫状后短动脉供应,因此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可能与视乳头旁脉络膜厚度相关。
最近,AJO上发表了一篇由新加坡科学家发布的针对40-80岁非青光眼马来裔人群队列研究。该研究为“新加坡眼病流行病学研究”(Singaporeepidemiologyeyedisease,SEED)的一部分,共纳入了424位个体,843只眼。平均年龄66.74±10.44岁,60.9%为女性。该研究在环视乳头的12个钟点位及鼻、颞、上、下四个象限测量乳头旁RNFL层厚度及脉络膜厚度,平均脉络膜厚度为135.59±56.74μm,平均RNFL厚度为92.92±11.41μm。其中上方象限脉络膜最厚,达150.04±59.74μm,下方象限最薄,为110.71±51.61μm;而RNFL层在下方象限最厚,为118.60±19.83μm,在颞侧象限最薄,为67.36±11.36μm。对视乳头旁各钟点位的脉络膜厚度及RNFL厚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考虑了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等可能干扰因素的模型中,较薄的视乳头旁脉络膜厚度在整环范围内(β=-1.364,P=.002)及上方(β=-2.539,P=.001)、下方(β=-2.492,P=.002)均是较薄的RNFL厚度的独立相关变量。为了排除OCT信号造成的偏倚,该研究纳入了Spectralis及Cirrus两种OCT的测量结果,基本相似。但无论哪种模型,颞侧象限二者之间均无任何相关性。
该研究认为,脉络膜厚度在下方最薄,可能可以解释青光眼RNFL层在下方象限最易受损的特性。研究者们认为,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RNFL与脉络膜的血供来源均为睫状后短动脉,而下方视乳头旁脉络膜厚度最薄提示该象限血供最为不足,因此该象限的RNFL最易受缺血性损伤。但颞侧象限RNFL和视乳头旁脉络膜厚度不相关,可能是因为颞侧象限脉络膜厚度最易受眼轴影响。
近年来,以增强深部成像(EDI)OCT和扫频光源(SS)OCT为代表的OCT新技术使得脉络膜成像获得突破性进展。采用这些新技术,我们以及国外研究均揭示正常人的视乳头周围脉络膜厚度特征为上方最厚而下方最薄。该生理性解剖结构特征是否与视乳头下方神经纤维更容易受缺血、缺氧的损伤有关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以往的小样本研究均显示视乳头周围脉络膜厚度与相应象限神经纤维层厚度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采用脉络膜厚度的自动测量软件对基于人群的大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视乳头全周以及上、下方象限脉络膜厚度与相应象限神经纤维层厚度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局限性:(1)作者纳入424例个体的双眼资料,但由于同一个体的双眼结构特征可能存在相似性,因此纳入双眼可能会在不增加研究个体数量的情况下“人为放大”相关性,使原本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变成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在总眼数相同的情况下,由单眼构成的研究对象得到的结果较包含双眼得到的更具说服力;(2)作者纳入的843只眼包含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眼,因此测量的厚度结果并不代表健康人群。另外在大样本青光眼群体中,该结构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