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肉芽肿性乳腺炎 全乳切除可避免

作者:黄汉源发布时间:2019-02-25 20:35浏览: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是一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顽疾。因病灶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被命名为浆细胞乳腺炎,它和哺乳期乳腺炎(俗称乳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症。多发生于非哺乳期中青年妇女。
早期表现是什么?
早期表现乳腺肿块,且常常一夜间出现,没有一般炎症所具有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因此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中晚期脓肿形成,局部破溃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按一般炎症处理原则治疗难以奏效,脓肿此起彼伏,局部千疮百孔,流脓淌水虽不危及生命,病人却痛苦万分,故常喻为“不死的癌症”,行彻底病灶切除乃为良策。
彻底手术切除病灶有什么困难?
彻底手术切除病灶,也会遇到很多困扰。第一是复发率高。据国内外报道,手术复发率高达30%,故这一病症被列为乳腺外科难题之一。其第二,该病病变范围大,若要切除彻底,广泛切除后遗留的大创面如何处理又是个难题。因为切除面积超过全乳房1/3以上或更大,一般外科技术是难以缝合的。
整形外科技术助力乳房完整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只能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腺皮瓣转移术(DDGF)。在病灶彻底清除后,做辅加切口,将形成的腺皮瓣转移去修复大创面。这样可避免因病变广而行全乳房切除术,既彻底切除了病灶,还能保留一个相对完整的乳房,可减少患者心理上失去一个乳房的痛苦。
我们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已治愈千例以上经保守治疗及传统外科手术后失败、病变范围大的难治性病例,获得较好的效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率达98%,随诊半年以上复发率小于5%,无一例行全乳房切除。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手术能否成功首先要明确诊断。早期临床所见为肿块,在尚未有脓肿、窦道、溃疡形成之前,需与乳腺癌鉴别。彩超、钼靶检查、磁核共振,可提供有用信息。彩超是首选,超声所见可为肿块型、非肿块型、管道型,以上均可见液化区,探头压后有液体流动,不规则地道样变化是最有意义的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到中晚期,病变已发生数月,临床上已有明显红肿、破溃,这时临床上极易确诊。手术要取得成功,主要需行病灶切除。方法是术后在彩超扫描下确定病变范围,并用标记笔标出病变范围。切除按标记范围进行,病灶极少遗漏。
IGM是一感染性疾病,行整形手术操作一般是禁忌。但其病灶行细菌培养多呈阴性结果。这也为进行一期整形手术提供了根据。此外应采取极严格的无菌操作,病灶切除后,用30%络合碘溶液冲洗伤口2遍,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遍,之后术者更换手套,手术范围重铺无菌巾,更换器械再进行整形操作。另外要置管行充分引流,最后加压包紧伤口。这种手术方法使外科医生既可以行广泛病灶切除,又能处置大创面,使病变广泛的患者免除了切除全乳房之痛。(文/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  黄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