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
一、阿片类药物
该类药物无器官毒性,无封顶效应,是术后镇痛的常见选择。
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又分为弱阿片药(二阶梯药)和强阿片药(三阶梯药)。前者包括 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用于轻中度疼痛镇痛;后者包括吗啡、芬 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羟考酮、氢吗啡酮等,用于中重度疼痛 镇痛。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针对不同的阿片受体亚型起到激动或拮抗作用,包括喷他佐辛、丁丙诺啡等,用于中度疼痛的治疗。
副作用及处理方式
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多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处理原则为:① 减用或停用该药物;② 对症治疗副作用;③ 换用其他阿片类药物;4). 改变给药途径。其副作用主要包括:
恶心呕吐:推荐术前或术中使用止吐药预防,必要时需 2-3 种不同机制的止吐药联合。对未预防者的呕吐治疗可选择 5-HT3 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对预防无效者应换用其他未使用过的止吐药治疗。
呼吸抑制: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①RR≤8 次/分、②SpO2<90%、③浅呼吸,则应立即停用阿片类药、吸氧、予疼痛刺激,必要时可辅助通气或静脉注射纳洛酮(阿片受体拮抗剂)。
耐受、身体依赖或精神依赖:耐受常首先表现为镇痛药作用时间缩短;依赖指规律给药的患者停药或骤然减药时出现停药反应(包括身体和精神反应),可通过逐步减量预防,或予镇静药、α2 受体抑制剂(如可乐定)治疗。
瘙痒:可通过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纳洛酮治疗。
肌强直、肌痉挛和惊厥:肌强直可用中枢性肌松药或纳洛酮治疗;肌痉挛多为轻度和自限性;惊厥可通过纳洛酮治疗(但哌替啶引起的惊厥需用苯二氮卓类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偶有谵妄,氟哌啶醇治疗。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缩瞳、体温下降、免疫抑制、便秘等。
二、对乙酰氨基酚/NSAIDs
此类药物的适应症为:① 单独应用治疗轻中度疼痛,② 与阿片类、曲马多合用治疗中重度疼痛,③ 治疗停用 PCA 后的残余痛,④ 疼痛发生前的预防给药。
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剂量为每 6h 口服 6-10mg/kg,成人口服日剂量不超过 3000mg,联合给药日剂量不超过 2000mg。主要副作用为肝损伤和急性肾损伤。
NSAIDs
表 1 常用口服 NSAIDs 类药物[1]
NSAIDs 有消化道损伤、肾功能损伤、增加心血管风险的副作用,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还会加重出血倾向。此外,NSAIDs 均存在「封顶」作用,故不能超量给药。
三、曲马多
与阿片类镇痛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属于为中枢镇痛药,对 μ 阿片受体有激动作用,通过抑制中枢 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对脊髓疼痛传导的抑制作用。每 24h 剂量 300-400mg,冲击剂量不低于 20-30mg。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出汗和口干、便秘、躯体依赖。
四、局部麻药类
主要包括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等。布比卡因使用最为广泛,过量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
给药方式
一、全身给药
口服给药
适应于意识清醒,非胃肠手术,术后胃肠功能良好的患者,用于治疗轻中度疼痛或静脉给药后的延续。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大部分 NSAIDs,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丁丙诺啡。
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
适用于单次给药,连续使用不超过 3-5d,起效快但副作用明显。常用药物包括多种 NSAIDs、曲马多、哌替啶、吗啡、羟考酮。
静脉注射
常用药物包括 NSAIDs、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单次或间断静脉注射给药:镇痛效果不稳定,需按时给药,静脉炎为常见并发症;
持续静脉注射给药:需先予负荷量(阿片类最好小量分次给予至达到滴定剂量),达到镇痛效果后以维持量维持。
二、局部给药
包括切口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给药,主要介绍最常用的切口局部浸润。
表 3 局部浸润给药方案[1]
三、患者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俗称「镇痛泵」,是最常用、最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具有起效快、无盲区、血药浓度稳定、可冲击控制爆发痛、疗效/副作用比值高的特点。应在术后立即给予,多采用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局部给药方式。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指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利用作用机制的互补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使每种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为最常用的镇痛方式之一。常用的药物联合方式包括 ① 阿片类/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② 对乙酰氨基酚+NSAIDs,③ 阿片类/曲马多+ NSAIDs;常用的给药途径联合包括全身给药+局部给药。
表 4 不同类型手术后预期疼痛强度及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1]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等.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94-304.
[2] 田玉科,吴震,徐建国等.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305-310.
[3] Ronald D. Miller. Miller's Anesthesia. Philadelphia:Saunders. 2014:2974-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