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几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常用检查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9-02 17:33浏览:

 在应用RICE原则和NSAIDs类药物,处置踝关节损伤后的3-5天内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此时并不会影响体格检查的准确性。但是,在临床上约20%的踝关节韧带损伤会出现漏诊。
 
1、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
 
单发的胫腓联合损伤或者高位踝关节扭伤,通常表现为急性踝关节不稳,疼痛,功能障碍。询问此类患者病史时需包括损伤机制,既往损伤或手术史,踝关节不稳定症状。其中损伤机制对临床判断非常重要。
 
2、韧带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需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一项研究发现39%的WeberB型,旋后外旋型4型骨折通常提示胫腓联合不稳定。但是,目前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判断往往需要术中固定踝关节骨折后进行踝关节应力试验。对所有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踝关节固定后均应行术中应力试验检查,因对部分胫腓韧带损伤患者可能并不一定有典型的踝关节骨折表现。
 
3、踝关节前后位X线检查
 
定量分析:
 
下胫腓重叠
 
<6mm异常–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
 
下胫腓间隙(男3.8-5.5mm,女2.5~5.0mm)
 
>6mm异常–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
 
踝关节内侧间隙
 
>3mm考虑异常,踝穴增宽
 
胫腓骨间隙是影像学上测量最为可靠的指标,因其很少受到下肢和射线成像的角度的影响。
 
胫腓联合损伤诊断测量线:A,胫腓骨重叠、B,胫腓骨间隙、C,内踝间隙
 
胫腓骨重叠和胫腓骨间隙测量距离胫骨穹窿顶1CM。
 
4、踝穴位
 
异常发现
 
内侧关节间隙增宽
 
距小腿角:<8或>15度
 
下胫腓重叠:<1mm
 
5、踝穴位判断腓骨长度有无变化的指标
 
1,关节间隙等距离。2,踝关节的Shenton线完整。“Shenton”线指胫骨下端关节面,其软骨下致密骨质的轮廓,通过下胫腓韧带联合间隙,和腓骨内侧的一小骨突起,成一连续弧形连线。3,距骨外侧与腓骨远端弧线未中断。
 
6、外翻应力位
 
虽然在外翻应力位显示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但下胫腓联合往往是稳定的,纠正外踝移位可以解决,不需要固定见于旋后-外旋型骨折。
 
7、旋前-外旋应力正位
 
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存在隐匿性
 
旋前-外旋应力位,显示分离明显。
 
8、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显示造影剂向下胫腓间隙扩散,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属于有创检查,已经被MRI取代。
 
9、MRI检查
 
下胫腓前韧带撕裂
 
下胫腓前韧带断裂,下胫腓间隙水肿。
 
下胫腓前、后韧带损伤。
 
冠状位质子加权像显示骨间膜区域水肿和液体样信号,同时注意距骨内侧穹窿的骨软骨损伤。
 
轴位T2加权像显示下胫腓前韧带完全撕裂。
 
A下胫腓前韧带慢性撕裂,轴位T1-W关节造影抑脂像显示:下胫腓前韧带弥漫性增厚,腓骨附着点部分撕裂。B轴位T1-W关节造影显示:下胫腓前韧带腓骨止点断裂。
 
下胫腓前韧带(A)和跟腓韧带完全断裂(B,C),下胫腓后韧带部分断裂(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