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8-05-29 21:04浏览:
次
生活中处处充满意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稍不注意就发生关节脱臼。关节脱臼可不是什么小事,大家不可轻视!
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严重者会合并骨折的发生。那么治疗各关节脱臼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旦发生关节脱位,应让病人受伤的关节安静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适的位置。尽可能在进行妥善固定后,迅速就医。注意的是,在为病人脱衣服时,应先脱正常一侧的,再脱受伤一侧的,穿衣服时则反之。
1)髋关节脱位
若已有休克时,应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并急送医院进行抢救。
急送医院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
复位后可用皮肤牵引或髋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
解除外固定后应继续锻炼髋部肌力,并逐步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
2)桡骨头半脱位
术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触及桡骨小头,另一手轻握其腕部作轻柔的牵引及将其前臂旋前,当肘关节屈曲,同时前臂旋后时即感到桡骨头清脆声或弹动而复位。绷带悬吊前臂适当保护患肢1周。
3)开放性关节脱位
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术,在彻底清创后,将脱位整复,缝合关节囊,修复软组织,缝合皮肤,橡皮条引流48小时,外有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并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防感染。
4)肘关节脱位
平卧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对抗牵引,术者握其前臂向远侧顺上肢轴线方向牵引。复位后上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
5)肩关节脱位
一般均需麻醉后或肌松弛下进行复位,常用手法复位有:
①希氏法
伤员仰卧位,术者立于伤侧,用靠近患肢术者一侧的足跟置于患肢腋窝部,于胸壁和肱骨头之间作支点,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顺其纵轴牵引。
达到一定牵引力后,轻轻摇动或内、外旋其上肢并渐向躯干靠拢复位。
②牵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顺应其患肢体位向下牵引,用固定带或另一助手将上胸抱住固定。
牵引后,术者用双手中指或辅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头向上外复位。复位后X线摄片检查完全复位后,用胶布或绷带作对肩位固定3周。习惯性脱位时,可作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