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功能锻炼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目标肌肉。练习次数、时间、符合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除手术肢体训练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功能整体恢复。
5、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坚持完成训练,尽可能早期无痛无阻力恢复较大角度,内固定不稳定需保护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3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康复方案变化依赖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外科技术和固定方式
整体康复目标: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膝、髋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恢复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
促进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平衡
步态:恢复正常步态,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术前康复:患者牵引抬高,踝泵,控制水肿
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
阶段一:最大保护期
(1天-4或6周)术后3天
禁忌:髋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旋转活动
目的:减轻疼痛,控制肿胀,预防深静脉性血栓,预防反反射性肌抑制、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如果疼痛肿胀得到控制,可以进入下一小阶段。
康复内容:
1、患肢抬高。
2、踝泵。
3、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4、冰敷骨折股骨干。
5、膝关节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6、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次最大等长肌力收缩训练。
7、正确体位摆放。
8、开始床上活动,卧位-坐位转换
10、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
术后3天-6周
禁忌:避免患肢站立旋转
目标:良好的转移能力和平衡,髋膝关节到90度。6周后具备良好的转移能力和平衡,进入下一阶段
1、如果骨折是骨与骨接触并稳定型,并且随内钉直径不小于12mm,允许可耐受的负重,通常6-12周;如果骨折部稳定或髓内钉直径小于12mm,用辅助器材不负重行走,如果其他损伤组织情况允许
2、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等长肌力收缩训练。
3、髋膝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辅助-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第四周如果骨折骨伽形成,骨折处稳定可以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4、指导患者床上-站立-椅子转移训练
5、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行走,并观察步态指导患者。
6、开始可耐受的开链和闭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