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疖(疖病,毛囊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4浏览:

【病因】

  感染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相关。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一)发病原因

  疖的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皮肤局部与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婴幼儿、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皮肤不洁、皮肤擦伤、环境温度较高等常是导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二)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疖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黄白色脓栓。此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溃排出脓液后,脓腔逐渐被新的纤维组织修复而愈合。

【症状】

  1.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呈圆锥型。

  2.炎症继续发展,结节增大,疼痛加剧。

  3.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硬结变软,疼痛减轻,中央脓头大多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炎症消退痊愈。

  4.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发生于血流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症状。

  5.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疖因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差异。

  局部红肿痛硬结:病初多无全身症状,仅感染局部红、肿、痛,范围不大于2cm直径,小结节逐渐肿大,成丘疹状隆起。数天后病变扩大约3~5cm,结节逐渐软化,中心处呈白色,触之稍有波动;继而破溃流脓,并出现黄白色的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有的疖无脓栓(所谓无头疖),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其脓液排出。

  发热、淋巴结肿大:疖感染严重时,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并可伴全身发热,有时淋巴结形成脓肿。

  鼻、上唇及其周围(称“危险三角区”)的面疖,在加重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此时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失常等。

  初期毛囊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化脓后中心处呈白色,有波动。可伴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升高。

【饮食保健】

食疗方:  1.组成:独头蒜1 个,蜂蜜9 克。用法:捣匀敷患处。

  2.组成:独头紫皮大蒜适量。用法:去皮切成2~3 毫米薄片,用时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洗净擦干,再用蒜片贴敷,并轻轻按摩10~20 分钟,每日2~3 次,2~3 无可愈。主治:疖肿,毛囊炎。说明:如局部刺激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应加服消炎药物。

  3.组成:茶叶2 克、干金银花1 克。用法:沸水冲泡6 分钟后,每于饭后饮1 杯。主治:疖肿,外感发热。

  4.组成:鲜马兰头100 克、白酒适量。用法:前一味加食盐少许捣烂用酒拌成糊状,涂敷于疖痈患处。主治:疖、痈。

  5.组成:松香10 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细末,调白酒成糊状,隔水加温,溶解后敷患处,以全部覆责为度,上面再盖以蜡纸,胶布固定,为加强药效,可滴酒数滴,保持松香湿润。主治:疖、痈、毛囊炎。

  6.木瓜叶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

  7.鲜嫩桃叶,捣烂塞患处,治鼻疖。

  8.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处,治痈肿、疖肿。

  9.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10.紫甘蔗皮煤炭存性,研末,搽患处或用麻油调敷,治疖痈,口腔炎,湿疹。

  11.生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更换两次,可治筋骨痛,无名肿毒,小儿头上热疖,指头疔。

  12.生丝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3.海带绿豆糖水:海带60克,切丝,绿豆150克,同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心,利尿,软坚,消痰,散瘿瘤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脚气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暑天热痱疖毒,痰热咳嗽等症。

  14.冬瓜苡仁汤:冬瓜(不去皮)500-600克,苡仁50-100克,共煮汤。可加糖或食盐调味,代茶饮用,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作用。适用于疮疖痱毒,湿疹脚气,小便黄赤短少。

  15.白萝卜生捣汁,调醋擦患处,治热疖。

  16.绿豆3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乳部疮疖肿痛。

  17.采开败的月季花3--5朵洗净,加清水两怀,用小火煎熬至一杯,加冰搪30克,制成月季花汤,待温服下,可治血瘀性闭经、疮疖仲痛、创伤性肿痛。

  18.疮疖溃破及流脓的皮肤疮毒或湿疹,用浓茶水冲洗,可使伤口清洁,促进愈合。

  19.生白番薯洗净去皮,切碎捣烂,亦可加鲜鱼腥草等量同捣烂,敷于患处,敷至局部发热即行更换(约两三小时之久),连敷数天可愈,治乳痈疮疖。

  20.黄豆适量,放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治疖肿疔疮。

  21.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22.木棉花30-50克,白砂糖适量,用清水两碗半煎至一碗饮用。有利湿,清热作用。适用于肠炎,尿道炎,湿疹,暑疖等症。

  23.鲜荞麦叶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治疮毒,疖肿,丹毒,乳痈和无名肿毒。

  患者适宜吃什么?

  1、可食加锌食盐或葡萄酸锌,其他食物如大豆、葵花子、麦麸、酵母片、红糖等。

  2、宜食性味清淡、寒凉之食物,如马兰头、马齿苋、冬瓜、红白萝卜、苦瓜、丝瓜、绿豆、赤小豆、百合、菊花脑、芹菜等。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忌食生姜、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以及芥菜、黄鱼、虾、蟹、鸡头、鹅肉、猪头肉等发物。

  应避免食用油煎炸食品及肉类罐头。

【护理】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

【治疗】

  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内衣和避免表皮受伤,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检查】

  1.外周血象

  (1)白细胞计数:发热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2)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

  2.糖尿病有关检查

  (1)空腹血浆葡萄糖测定:两次测定空腹血糖均升高,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2)糖化血清蛋白:此试验不受临床血糖波动的影响,高于正常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糖尿病时常高于正常的2~3倍。

  3.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对多发、反复感染者,可由脓肿直接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致病菌的诊断。

  (2)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鉴别】

  1.多发性汗腺脓肿 也在夏季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体弱的产妇的头、额等处。皮损为多发性皮下脓肿。表面压痛、炎症较轻。无脓栓,遗留瘢痕。通常伴有很多痱子。一般人称为痱毒。也有人称为假性疖病(Pseudofurunculosis)。

  2.化脓性汗腺炎 多见于青年女性,皮损为皮下硬结。形成皮下脓肿,随后表皮红、肿、热、痛、破溃结疤。皮损好发于腋下、腹股沟、生殖器及肛周、脐周等。

  3.痤疮 痤疮轻度感染时,有红、肿、痛,但病变小,顶端有点状凝脂。

  4.皮脂囊肿 皮脂囊肿感染时有红、肿、痛,但先前较长时间内已有圆形无痛性肿物,表皮如常。

  5.痈 痈有红、肿、痛,但同时有多个毛囊感染,病变范围较疖大。

【并发症】

  如被挤压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