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1浏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病史采集】
1.诱发因素:产后、手术后、外伤、晚期肿瘤、长期卧床;
2.发病情况及持续时间;
3.患肢疼痛性质及程度;
4.发热、脉搏加快。
【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着重心血管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患肢疼痛及压痛。
(2)患肢浅静脉曲张。
(3)患肢肿胀、甚至股青肿。
(4)血栓部位压痛或扪及条索状物,尤其注意股三角区。
(5)足靴区皮肤有无营养性改变。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肝功能、血生化、尿常规、尿糖。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特殊检查:
(1)多普勒超声波下肢深静脉检查。
(2)下肢深静脉造影。
【诊 断 】
1.根据病史及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2.多普勒超声波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可确诊并了解病变范围。
【 鉴别诊断】
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一般处理:急性期卧床,抬高患肢。
(2)溶栓疗法: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可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3)抗凝疗法:适用于保守治疗及取栓术后,肝肾功能不良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通常先以肝素开始,3~5天后改用香豆素类衍生物。用药期间必须每日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凝血时间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
(4)祛聚疗法: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及潘生丁等。
2.手术疗法:
(1)Fogarty导管取栓术:适用于3天以内的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7天以上栓子则不容易取出。
(2)大隐静脉移植转流术:在病变已经稳定但未酿成踝交通静脉破坏前进行。
【 疗效标准】
可作为治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多普勒超声波及静脉造影检查显示血流再通。
2.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好转。
3.未愈: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好转标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