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便 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1浏览:

便
【 病史采集】
1.病因:
(1)肠肿瘤。
(2)肠息肉。
(3)先天性肠疾患。
(4)肠套叠。
(5)肠血管疾患。
(6)肠憩室。
(7)全身性疾病。
2.病史:
(1)注意询问发病时间,便血次数,便血量和颜色,有无脓液或粘液。
(2)是否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
(3)有无大便习惯改变,粪块是否变细,大便时有无块状物脱出。
(4)既往有无痔、肛裂、肠息肉等病史。
【 体格检查】
1.注意全身一般情况,有无贫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斑,测量血压、脉搏。
2.腹部检查:有无腹壁静脉曲张,有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是否肿大。
3.肛门检查:注意有无肛裂,外痔及脱出的痔核、息肉或其他块物,指套有无脓血及粘液附着。
【 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测定。
2.大便检查:注意大便的外观、性状、显微镜下检查有无脓血、吞噬细胞及肠道寄生虫卵。
3.钡剂灌肠X线检查。
4.必要时可做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诊 断 】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可得到确诊,对便血应作出以下判断:
1.分析判断出血部位。
2.估计出血量。
3.分析出血原因。
【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急性大量血便而病因不明者,先禁食,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应用镇静剂、止血药等。一般处理同上消化道出血。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约90%便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在24~48小时内出血可停止,若经24~48小时的治疗出血仍不止,可进行急症探查手术,手术目的在于消除出血的病因。
(2)探查手术要点:
1)依次探查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乙状结肠、直肠,注意有无炎症、憩室,有无可扪及的息肉和肿瘤等;
2)视病变的性质决定处理措施。
(3)术式选择:根据出血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术式。
【 疗效标准】
1.治愈:去除病灶,出血停止,无并发症。
2.好转:出血停止,一般情况好转。
3.未愈: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