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
【 病史采集】
1.详细了解受伤原因、程度、部位、时间及伤后病情变化。
2.注意神志、腹痛部位、性质及有无胃肠道症状或休克等表现。
【 体格检查】
1.全面仔细全身检查,了解有无多发伤存在。
2.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变凉、脉率加快、血压不稳或下降甚至测不到;腹部外形变化、腹式呼吸是否存在,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的程度与范围,有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和肠鸣音变化。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及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肾功、尿常规、血、尿淀粉酶等。
2.器械检查:胸、腹部平片,必要时可行腹部B超或CT检查。
3.诊断性腹腔穿剌或腹腔灌洗术。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腹部损伤一般不难,但要判断有无腹腔内脏损伤、具体哪个或哪些脏器损伤则不易,有时需要剖腹探查才能明确诊断。
1.闭合伤关键在于判断有无内脏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腹腔内脏损伤:
(1)早期出现休克征象。
(2)持续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
(3)有明显腹膜剌激征。
(4)有气腹表现。
(5)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6)便血、呕血或血尿。
(7)直肠指检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
(8)腹腔穿剌或灌洗有阳性发现。
(9)观察期间病情加重,体征更明显者。
2.开放伤关键在于判断是否穿入腹腔和有无内脏损伤:
(1)上述提示有腹腔内脏损伤的情况同样适用于穿透伤;
(2)判断剌伤是否进入腹腔的方法有:
1)探子或探针探查。
2)伤道置管碘剂造影。
【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
(2)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尽快输液、输血,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酸碱平衡。
(3)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尿量及腹部情况变化,加强心电、血压、脉搏的监护,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管。
(4)未确诊前禁用镇痛药物。
(5)未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者应禁食。
(6)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开放伤应及早注射TAT。
(7)已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腹内脏器损伤者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力争早期手术。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剖腹探查:
1)腹痛和腹膜剌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2)肠鸣音减弱、消失或腹胀明显。
3)全身情况恶化,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体温及白细胞数上升。
4)膈下有游离气体表现。
5)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
6)血压不稳甚至下降。
7)腹腔穿剌吸出气体、不凝血液、胆汁或胃肠内容物。
8)胃肠出血。
9)积极抢救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
(2)术式选择:
1)脾破裂:脾切除术为基本手术方法;保脾手术:包括脾修补、部分切除和脾移植,尤其适合于儿童患者;
2)肝破裂:肝修补术适于轻度肝破裂;肝动脉结扎术适于局部无法缝扎止血者;肝切除术适于重度肝破裂;
3)胰腺损伤:缝合引流术适用于胰腺撕裂伤;胰尾切除术适用于体尾部断裂者;远侧断端胰腺空肠Y式吻合及近端缝合术适用于胰腺头部断裂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只适用于胰头合并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时,不得不作此术;
4)十二指肠损伤:单纯修补术适用于裂口不大,边缘整齐,血运良好,无张力者;带蒂肠片修补术适用于裂口较大不能直接缝合者;损伤肠段切除吻合术适用于十二指肠第三、四段严重损伤时;十二指肠憩室化适用于十二指肠第一、二段严重损伤或同时伴有胰腺损伤者;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只宜用于十二指肠第二段严重碎裂殃及胰头,无法修复者;
5)胃穿孔:胃修补术适用于损伤不重的裂口止血后直接或修整后缝合;胃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广泛损伤者;
6)小肠穿孔:单纯修补术适用于一般用间断横向缝合;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裂口较大或边缘部肠壁组织挫伤严重,小段肠管多处破裂,肠管部分或完全断裂,肠系膜损伤影响肠壁血运;
7)结肠穿孔: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适用于裂口小、腹腔污染轻、全身情况良好的右半结肠破裂;肠造口术适用于污染严重的左半结肠损伤;
8)直肠损伤:直肠缝合修补和乙状结肠双筒造口及直肠周围间隙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