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 病史采集】
1.肝区痛、上腹部不适、饱胀、乏力、纳差、消瘦、发热、黄疸等。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
3.有无肺、胃、脑转移症状。
【 体格检查】
1.肝肿大或上腹部肿块。
2.有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体征。
3.有无腹水、黄疸、下肢浮肿及恶液质等。
4.有无其他脏器转移的体征。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HbsAg、血清胆红素、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
(2)甲胎蛋白(AFP)测定:
1)采用对流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
2)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
3)血清AFP > 400ng/ml;或 > 200ng/ml观察2~3周内逐渐升高者即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影像学定位检查:
(1)B型超声检查能发现直径2cm或更小的病变。
(2)放射性核素计算机体层扫描(ECT)能分辨1~2cm病变。
(3)CT检查检出直径约2cm左右的早期肝癌。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 < 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是目前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检查最好的方法。
(5)磁共振成像(MRI)可分辨2.0cm左右的肝癌。
【诊 断 】
1.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
临床上有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 > 400ng/ml者,或>200ng/ml持续2~3周,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 鉴别诊断】
1.AFP阳性者需与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系统胚胎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鉴别。
2.AFP阴性影像学检查肝内占位性病变者应与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化及肝腺瘤等相鉴别。
【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行此疗法。
1)中、晚期肝癌不能切除者;
2)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者;
3)靠近第一或第二肝门在切除上有一定困难者;
4)肝内转移结节不适宜切除者。
(2)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其适应证为:
1)肿瘤孤立、单个直径<5cm,因年迈有其它脏器疾病及肿瘤部位特殊(如位于肝门)等原因,不适合手术者;
2)肝肾功能较好,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机制正常者;
3)能在B超或CT引导下针刺到达肝内肿块者。
(3)放射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5)免疫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切除适应证:
1)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水、黄疸或远处转移者;
2)心、肺、肾功能无严重损害,估计能耐受手术者;
3)癌肿局限,未侵犯第一、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者;
4)经肝动脉结扎,栓塞或插管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估计有可能切除者。
(2)切除术式选择:
1)规则性肝切除;
2)不规则性肝切除;
3)二期肝切除;
4)根治性肝切除与姑息性肝切除。
(3)非切除的外科治疗:
1)肝动脉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