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椎间盘突出的诊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7:08浏览: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成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椎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虽然是简单的一句打油诗。但从中可见,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不在少数。今天就结合疼痛的概念及原理谈一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这个诊断是西医学里面的概念,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是从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认为其发生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我们可以把临床症状分为四种情况来分别考虑,即:

    1、只疼不麻;

    2、又疼又麻;

    3、只麻不疼;

    4、不疼不麻;
     这里暂不说其历史,也不谈其诊断。从民间的偏方秘方、中草药、到牵引按摩理疗、复位等到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而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于患者,谁也说不清楚,患者更是只无头苍蝇,而且有很多医生也不得而知,满头雾水。其实,治疗该病,明确发病机理才是关键。不要以为听见了马蹄声,就一定认为那是斑马。

      腰痛的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了,什么原因引起的不通,不荣。不通为实证,不荣属于虚证。那么一定有爱动脑筋的朋友就要问了,那是中医的说法,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对于此病而言,实者可见腰部邪气实,局部经脉郁塞,气血运行阻滞,形成不通则痛的病机。邪气实常见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临床上很多患者的症状与CT结果不成正比,不一定椎间盘突出严重,病情就严重,相反很多患者椎间盘轻度突出,临床症状反而很重,这就是邪气实所致,辨证下药,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虚者则以肾虚为主,腰为肾之府,肾虚之后,就会出现腰酸腿软,这就是正气不足,是此病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实颈椎病和腰椎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发病都存在正气不足的原因。另外工作习惯对此病影响也很大,长期开车的司机,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形成腰部劳损,发病率较高;长期站立工作(比如:教师),发病率也很高,借用《内经》之旨:“久立伤骨”,“肾主骨”,“腰为肾之府”……
治疗的关键在于:松。

     围绕“松”这一个关键点,我们再加以辨证分析,便可以治疗很多腰腿痛的患者。经常有患者夜间痛、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疼痛消失,那么基于“湿”的原因就要占多数,这种患者我们可以考虑让患者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再配合其他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往往一两天疼痛就消失。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6岁,自诉1月前洗冷水澡之后自行入睡,晨起时即感腰背部困痛胀痛难忍,伴翻身受限,咳嗽后加重,活动后可稍缓解,伴腰背部及右下肢发凉感,无麻木。自发病以来,纳差,拒绝服用镇痛类药物。

    查体:仰卧挺腹(+)、双直腿抬高(—),双侧“4字”试验(+)、右跟臀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梨状肌压痛(++)、双下肢反射肌力未见明显异常,腰背部肌肉拘紧,压痛(+)。

   影像诊断: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如下图所示

   治疗方案

   1、骶管冲击疗法:1周1次。------->此为治标。

   2、生姜数片,熬成热水,趁热喝,喝完后出汗的同时迅速用干毛巾擦干。口服附子理中丸,调和脾胃。------->此为治本。

   3、 辅助:中频电物理治疗  每天2次 7天。------->此为辅助松弛肌肉。

   第二次复诊:自诉发汗后,痛立消过半,第二天服用后抽痛基本消失。

   第三周复诊,疼痛完全消除。

   注意事项:

   1、避免受凉、冷食、冷饮;----要明白“疼”字里面住着“冬”,冬主寒,寒主收引、拘紧。

   2、避免久行、久站、久坐、久视、久卧;----要明白“久行伤筋”、“久站伤骨”、“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此为“五劳所伤”。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

   3、避免劳累、适当活动;

  分析:
   
1、受寒为本病的诱发因素;除外受寒外,此病发作的常见诱因还有劳累、受气、久坐等。

    2、影像学虽然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但很多时候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不大,年长的人做腰部CT或MRI,正常的人少之又少,机体的衰老属于客观存在,用药的目的根本就不应该回避机体衰退的自然现象,而是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如果将突出的椎间盘缩回去是治疗的目的,针对年轻患者,可能适合,针对5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就不适合了。

    可见,我们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围绕了一个字治疗,那就是“松”。在探求这个字的同时,我们应该感到中国文化的知识魅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从真正意义上去概括了痛的本质。我们通常所说的炎性痛,应该是一种实证,也就是西医诊断里常说的炎性痛,即中医所讲的不通则痛的痛;而病理性神经痛则是一种虚证,即中医所讲的不荣则痛。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平衡,那么治疗的目标就不能只是锁定在“突出的椎间盘”上了,这也是这个病治疗效果不一致的原因,试看那些手术之后的患者,将突出的椎间盘切了,并没有期望中的神奇效果,有很多患者还是再次复发。那么作为医者,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考虑:为什么椎间盘会突出?导致椎间盘突出的背后的能量学改变只是力学方面的因素吗?为什么临床上大量的患者有突出却无症状?虽然所有这类患者的表现都差不多,腰痛、腿麻,但细细追问病因,收集资料,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当想通了这些,再来治疗,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此我提出:“治疗的是症状,而不是片子。”片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完全不痛之后这种客观存在会消失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吗?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人员,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能不能把它做得更好。看病,应该探求的是一种质量,而不是速度。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为我们是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