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凡是脸色暗淡,皮肤发黑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胆囊息肉。主要是因为当人在患了胆囊息肉之后,会给胆汁的分泌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人体内缺乏胆汁,会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使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大家彻底明白胆囊息肉在发病后的症状,下面就具体的为大家做下说明。
胆囊息肉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目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以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进步。
得了胆囊息肉的症状:
1,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病变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先行手术治疗,以杜尽癌症的发生。
【健康知识小普及】“肉疙瘩”胆囊息肉尤须警惕
专家表示,若体检结果显示有“胆囊息肉”,没必要过于恐慌,但也应引起重视;建议到医生向专业医生求助,辨别出胆囊息肉究竟属于“肉疙瘩”性质抑或胆固醇结晶性质。
对真正的“肉疙瘩”性质的胆囊息肉,一定要提高警惕,1厘米以上的胆囊息肉有癌变的风险,而由于胆囊生长的部位非常关键,若胆囊生癌将造成极大危害,对1厘米以上的胆囊息肉往往需要动手术;胆固醇结晶性质的胆囊息肉通常不会超过1厘米,其长到一定程度会通常从胆囊壁上脱落下来。
也许您还不明白胆囊息肉是如何引起的,专家称,胆囊息肉的发病,多数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能够注意健康饮食。要少吃热量高的食物,以免形成多余的脂肪。同时,也建议大家在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有助于脂肪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