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12-04 08:50浏览:
次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生病了要想尽快痊愈,最好的方式就是就医吃药,但是对于很多精神类疾病患者群体中,吃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是因为药的价格,而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抗拒吃药!
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让患者的家属朋友非常头疼,当然,我们也需要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需要吃药!
比如,一些初期的精神疾病。
拿抑郁症这类疾病举例,其实在很多时候抑郁症初期的患者是不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
对于抑郁症这类疾病,基本生使用药物的阶段是在中、重度阶段,这一阶段使用药物是因为需要利用抗抑郁药来保护患者大脑不受抑郁症损伤。
而对于初期的抑郁症来说,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建议患者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调节。
所以,并非所有阶段的精神疾病都需要吃药。
得了精神疾病不吃药会怎么样?
对于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很多时候所起到的作用都是
用合适的治疗剂量在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下,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对于一名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来说,很多时候当病情已经达到需要服药的地步,而不用去采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会直接造成患者病情“无阻拦”式的加剧。
具体的有:
1、病情加剧程度变快。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药物的作用就是在现有的病情下,进一步阻拦病情想恶化的方向推进,尤其是在精神类疾病中,由于很多并非病理性因素,所以基本上在没有药物的干预下,很容易会让患者精神层次处于“放养”。
典型的就像躁狂症。
对于躁狂症这类疾病,一般的药物会有镇静的效果,从而使得患者通过药物来“缓和”躁狂的状态。
而一旦失去药物,患者这种持续的躁狂状态,只会让患者的病情处于更加严重的境地,单靠心理治疗收效甚微。
2、复发率、发病频率增加,引发自杀。
自杀,在精神类疾病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
很多患者在长期的精神疾病的困扰下,可能由于承受不了这种“折磨”会走向轻生的结局,在这几年,由于精神疾病而选择自我轻生的患者,不在少数。
比如,张国荣、乔任梁……
而对于抗抑郁症药这类的精神药物,虽然说不能完全避免这类隐患,但是相比较不吃药的患者来说,会极大的减少这类几率。
拿双相情感障碍举例
双相情感障碍这类疾病终生患病率大概在0.3%-1.5%,病情严重者的自杀发生率在6%-15%之间。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间歇发作性疾病。
在缓冲期,患者看起来正常,但是在社交、家庭、婚姻等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障碍存在。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1次以上的发作,约每10年平均发作4次,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发作的频率会越来越短。
这是不服用药物下的结果,而如果坚持服用相匹配的药物,则会加大的延缓、改善这一情况,减小复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