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该怎么办?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糖尿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继发亚急性甲状腺炎。
“两虎相遇”,症状往往较重,需用糖皮质激素方能缓解,但后者会导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进一步加重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两难的情况该如何化解呢?
一、首先,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什么?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呈自限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同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以发热和甲状腺疼痛为特征。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甲状腺疾病的6%。多见于女性,尤其在30~50岁女性中发病率更高。整个病程约6~12个月,部分有复发。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如何治疗?
亚甲炎的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作为轻度症状患者的一线治疗。
但如果患者对全剂量的NSAIDs数天无应答,或疼痛剧烈、体温持续显著升高者,需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初始醋酸泼尼松片20~40mg/d,维持1~2周,根据症状、体征及ESR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总疗程6~8周以上。
应避免过快减量、过早停药及长期使用。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获得较好效果。
三、糖尿病遇到亚急性甲状腺炎,肿么办?
糖尿病患者发生亚急性甲状腺炎,并不局限于中年女性,起病较隐匿,病情较复杂,容易误诊、漏诊,如NSAIDs治疗无效,需要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血糖
糖皮质激素能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临床观察发现,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常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空腹血糖可正常。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停药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醋酸泼尼松半衰期短,早晨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水平最高,此时给药对HPA轴的抑制作用比午后给药小两倍多,故可选择小剂量(20~30mg/d)一次给药法。降糖方案首选胰岛素治疗,早晨使用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正好契合醋酸泼尼松血药浓度变化,更容易平稳控制全天血糖,并且避免了夜间和清晨低血糖。如随机血糖在12.2mmol/L以下,可使用口服降糖药。
2,骨质疏松:
近1/3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骨质疏松症,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存在骨折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需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进行骨折风险评估,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推荐给予双磷酸盐治疗,预防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IOP),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3,消化性溃疡:
据报道,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不明显,但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发生率高、溃疡直径较大。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是糖皮质激素的绝对禁忌证。如糖尿病患者存在消化道症状,有必要行胃镜检查;如无消化道症状,也需谨慎。治疗期间需加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