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如何预防与处置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19 20:53浏览: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大约在5%,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其次是肝脏损害和药物性皮疹,少数病人甚至会因为严重粒细胞缺乏、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是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两者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及肝功异常,相比而言,甲硫咪唑主要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且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而丙硫氧嘧啶主要为肝细胞损害,无剂量依赖性(有点类似于过敏反应),偶而还可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坏死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AC)相关性血管炎。
 
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必需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乎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许多病人就是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恰当地减停药物、缩短疗程而导致甲亢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为了有效防范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药物
 
从安全性上考虑,除了妊娠早期甲亢以及甲亢危象病人以外,尽可能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甲硫咪唑。
 
2.密切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在用药之前以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肝功,之所以要求用药之前就要做这些检查,是因为Graves甲亢由于自身免疫紊乱本身就可以导致肝脏损害及白细胞减少,通过将用药前后的化验指标进行对比,有助于鉴别问题究竟是药物因素所致还是甲亢本身使然。由于ATD的副作用大多发生在刚开始用药的2~3月,故应加强此间的检测频率,特别是在刚开始用药最初的半个月,最好能每周两次化验血常规及肝功,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3.酌情妥善处理药物副作用
 
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可分为轻微型和严重型。
 
轻微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略微减少或轻度肝功能异常、皮疹、瘙痒、胃肠道不适等,多为一过性,可以采取升白细胞、保肝、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还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或更换抗甲状腺药物,一般不需要停药。
 
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症、急性肝坏死、剥脱性皮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等,这类病人必须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待病情稳定后,改用放射性131碘或手术治疗。
 
总之,只要能做到:远离甲亢诱因,规范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有效防范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治愈甲亢就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