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08:25浏览:
次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带走体内有害物质,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由于肾脏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大部分人(即便是部分医务人员)对肾脏病防治缺乏认识,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病情已经到了晚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来,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趋于年轻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50万尿毒症患者,且每年约新增12万人,最小的血液透析患者年龄不足1岁!每年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透析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经济和心理的负担。因此人们一定要早期识别和防治肾脏疾病,保护好自己的肾,应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1、饮食上,少吃盐(尤其是浮肿或高血压时),每天少于6克为宜,少吃腌制食物及加工品;控制每日蛋白质及高脂肪食品摄入量。如吃得过咸,使血中的钠离子浓度过高,就会增加肾功能的负担而使肾脏受到损害。脂肪过多,容易发生肾动脉硬化,使肾脏萎缩变性,引起动脉硬化性肾脏病。碱性食物对肾脏有利,可以防治尿路结石,可适当吃些冬瓜、白茅根、小豆、绿豆等利尿清热,对保护肾脏都有益处。
2、每天适量多喝水,以帮助人体将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排出,降低有毒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避免肾脏受到损害,同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及结石。提倡喝白开水,最好喝纯化水(又叫去离子水)。
3、生活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加强体质,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忌酒。要保持小便通畅,切忌长时间保持坐位或憋尿。
4、预防尿路感染,老年人、妇女尤其应该注意。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结石,妇女盆腔疾病及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经常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其他部位感染时均易引发尿路感染,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5、防止药物对肾脏损害。药物多须经肾脏代谢清除,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利尿药、止痛片等,应慎用或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
6、定期体检,及早防治。一旦出现眼睑浮肿、尿量陡然过多或过少、夜尿增加,尿色改变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或小便泡沫多,腰痛、腰酸,尿急、尿痛、尿频,不明原因发热等表现,应注意及时排查。同时,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及时检查和治疗那些诱发肾脏损害的疾病,如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疖肿、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定期化验尿常规、尿沉渣和肾功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规律治疗,教育病人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以避免发展到严重肾脏损害。建议健康人每年体检1次,高危人群则3-6个月检查1次。
7、当出现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囊肾、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中毒等引起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害尿毒症期时,应趁早进行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维持正常生活能力,部分患者还可以恢复工作。
如今,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把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确立为“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对慢性肾脏病(CKD)防治的重视,增强人们对肾脏病防治以及对心血管系统危害知识的了解,进而减少早期慢性肾脏病这个沉默的“杀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保护好我们的肾。这需要医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