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内科学——第二章 循环系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11 11:03浏览:

1. 心力衰竭
  2.心源性哮喘
  3.心律失常
  4.预激综合征
  5.缺血性心肌病
  6.高血压脑病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最有价值的表现是
  A.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B.睡眠中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
  C.咳嗽
  D.左房增大
  2.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改善心肌供氧状态
  C.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减慢心率
  3.风心病好发于哪个瓣膜
  A.三尖瓣
  B.肺动脉瓣
  C.单纯主动脉瓣
  D.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E.二尖瓣
  4.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周围血管征不包括
  A.颈动脉强烈搏动引起的点头征
  B.脉短绌C水冲脉
  D.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
  E.股动脉枪击音
  5.急性心梗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是
  A.心力衰竭
  B.心源性休克
  C.心律失常
  D.心脏破裂
  E.以上都不是
  6.心绞痛发生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胸骨后方
  B.胸骨体上中段之胸骨后方
  C.心尖区
  D.心前区向左臂外侧放射
  E.剑突下方
  7.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尿毒症
  B.高血压危象
  C.心力衰竭
  D.合并冠心病
  E.脑血管意外
  (二)B型题
  A.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B.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C.胸骨左缘第三肋间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D.胸骨右缘第二肋间3/6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E.心尖区柔和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8.主动脉瓣狭窄。
  9.二尖瓣狭窄。
  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1.甲亢。
  12.二尖瓣关闭不全
  下述情况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是:
  A.左心室前负荷加重
  B.右心室后负荷加重
  C.肺循环阻力增高
  D.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
  E.左心室后负荷加重
  13.急性心肌梗塞。
  14.高血压。
  1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6.肺源性心脏病。
  17.肺动脉瓣狭窄。
  (二)C型题
  A.交替脉
  B.颈静脉怒张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8.左心功能不全。
  19.右心功能不全。
  A.风湿活动
  B.心房纤颤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0.风心病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是。
  21.冠心病诱发心衰的原因是。
  A.心电图ST段高持续半年月以上
  B.心电图有异常宽深的Q波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2.急性心肌梗死。
  23.心绞痛。
  三、问答题
  1. 简述左心衰的治疗原则和血管扩张剂的临床应用指征。
  2.早搏有哪些类型?各型的心电图表现有何区别?
  3.对心脏骤停应如何建立人工有效循环?
  4.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有哪些体征?
  6.急进型高血压病有哪些临床特点?
  7.简述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2.左心衰患者常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除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隔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
  3.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4.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而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其解剖学基础是除了特殊传导组织外,还有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房室旁路连结在心房和心室之间。
  5.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
  6.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C 3.E 4.B 5.C 6.B 7.E
  (二)B型题
  8.D 9.A 10.C 11.E 12.B 13.D 14.E 15.A 16.C 17.B
  (三)C型题
  18.A 19.B 20.C 21.B 22.B 23.D
  三、问答题
  1.治疗原则:①减轻心脏负荷,如休息、限制钠相加的摄入量,利尿及扩张血管等。②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并应尽量消除诱发因素。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指征:①急性心肌梗死最初24小时内并发的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②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危象、扩张型心肌病所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③难治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经休息、限盐、洋地黄等治疗无效者)。④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引起的左心衰竭。
  2.早搏可分为房早、室早和交界性早搏三种。
  (1)房性过早搏动
  ①有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差异不大,P'-R≥0.12秒。②P'波后可继以正常的或变形的QRS波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③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
  ①提前出现的室上性QRS波群而其前无相关的P波。②可有逆行P'波。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室性过早搏动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0.12秒)畸形的QRS波群而其前无提前的P'波。②T波宽大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1)畅通气道将手置于患者前额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起下颏,张开患者口腔,用手清理口咽部,使气道畅通。
  (2)人工呼吸以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最好,操作者口唇密合于患者口唇后用力吹气、吹毕后让患者胸廓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为建立人工循环主要方法。胸部按压时使胸腔内压增高,血液可从心脏挤向胸外的大血管中而流动。操作者双手重叠,掌根长轴置于胸骨长轴上,掌根位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加压,使胸骨下端下陷3cm~5cm,然后放松。每分钟按压80~100次。
  4.(1)风湿性关节炎,其特点为:①多发性:以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损害为主,局部红、肿、痛,可伴功能障碍。②对称性和游走性。③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不遗留永久性畸形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小关节和脊柱,大关节受累较少。多数不侵犯心脏,发病前多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由于关节囊软骨等组织被破坏,故后期遗留关节畸形。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5.(1)望诊:口唇轻度紫绀,两颧紫红色,形成“二尖瓣面容”。如儿童期即有二尖瓣狭窄,因右心室肥大、心前区可隆起。
  (2)触诊:部分患者可在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3)叩诊:中度以上的狭窄的患者,因肺动脉增大,可出现胸骨左缘第3肋间浊音区向左扩大,正常心腰部消失。
  (4)听诊:心尖区可听到局限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雷鸣样)杂音。
  6.临床表现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各种临床症状更加突出,具有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肾功能急剧恶化和视网膜病变明显的特点,又称恶性高血压。其血压显著增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6kPa(130~140mmHg)或更高。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最后常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后,病情亦可转稳定而呈缓进型经过。急进型高血压病多见于年轻人,缓进型高血压病和症状性高血压者中有少部分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转变为急进型。
  7.(1 )突然发作的胸痛,多位于胸骨中上段的后方,可向左上肢放射。
  (2)疼痛的性质为压迫性、缩窄性、紧握性的钝性疼痛。
  (3)常有一定的诱因,如精神紧张、劳累过度、饱餐、寒冷刺激等(少数为自发性的)。
  (4)历时短暂,常为1~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
  (5)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1~3分钟,偶尔5分钟后),迅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