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传染病学——第八章 第七节 蛔虫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0:32浏览:

一、名词解释
  1.异位蛔虫症(dystopia ascariasis)
  2.蛔虫性脑病(ascaris encephalopathy)
  二、选择题
  1.A1型题
  ⑴ 人体最大的线虫是
  A.钩虫
  B.丝虫
  C.蛔虫
  D.血吸虫
  E.蛲虫
  ⑵ 我国最常见的蠕虫病是
  A.钩虫病
  B.血吸虫病
  C.丝虫病
  D.蛔虫病
  E.蛲虫病
  ⑶ 蛔虫病的传染源是
  A.蛔虫病人
  B.猪
  C.牛
  D.马
  E.猫
  ⑷ 蛔虫病的流行病学错误的是
  A.感染期虫卵经口进入人体
  B.主要媒介是污染的土壤、蔬菜、瓜果
  C.3~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
  D.流行为主
  E.感染率无性别差异
  ⑸ 蛔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
  A.小肠
  B.胆道C.升结肠
  D.盲肠
  E.乙状结肠和直肠
  ⑹ 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异位蛔虫症
  A.胆道
  B.脑
  C.胰管
  D.阑尾
  E.胃
  ⑺ 下列哪项不是蛔虫病的驱虫药物
  A.乙胺螓(海群生)
  B.左旋咪唑
  C.阿苯达唑
  D.甲苯咪唑
  E.伊维菌素
  ⑻ 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不常见的是
  A.异位损害
  B.蛔蚴移行症
  C.蛔虫性脑病
  D.过敏反应
  E.肾功能不全
  ⑼ 诊断胆道异位蛔虫症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是
  A.血常规
  B.粪便查虫卵
  C.B超
  D.逆行胰胆管造影
  E.胃镜
  ⑽ 蛔虫卵在人体中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A.口→小肠→门静脉→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左心→肠系膜上动脉→小肠
  B.口→小肠→门静脉→肝→右心→肺动脉→肺泡→支气管→咽→胃→小肠
  C.皮肤→微血管→右心→肺动脉→肺泡→支气管→咽→胃→小肠
  D.口→咽→胃→小肠
  E.皮肤→微血管→右心→肺动脉→肺泡→支气管→咽→胃→小肠
  2.A2
  患者男性,7岁,学生,从化某村人。突发脐周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见一约20cm 长白色虫体,可活动,无腹泻。体检:体温37.1℃,无皮疹,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实验检查:HGB 10g/L,WBC 7.4×109/L, N 0.63,L 0.27,E 0.10。病前曾多次由粪便派出白色16~20cm虫体。
  ⑾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血吸虫病
  B.肠蛔虫病
  C.丝虫病
  D.肠绦虫病
  E.钩虫病
  患者男性,11岁,突起剧烈腹痛难忍,以右上腹为主,放射至右肩部及背部,伴有频繁呕吐。体检: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率93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上腹较紧张,胆囊区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检查:WBC 9.1×109/L,N 0.71,L 0.21,E 0.8。B超发现总胆管内有长条状影。
  ⑿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胆道结石
  B.胆管癌
  C.胆道蛔虫症
  D.华支睾吸虫病
  E.钩虫病
  3.B型题
  第⒀~⒃
  A.过敏性肺炎
  B.胰腺炎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无
  ⒀ 华支睾吸虫病
  ⒁ 钩虫病
  ⒂ 丝虫病
  ⒃ 蛔虫病
  A.胆管炎、胆囊炎
  B.阑尾炎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⒄ 华支睾吸虫病
  ⒅ 钩虫病
  ⒆ 丝虫病
  ⒇ 蛔虫病

参考答案及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异位蛔虫症 蛔虫离开主要寄生部位而至其他器官或脏器者称为异位蛔虫症。
  2.蛔虫的某些分泌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失眠、智力发育障碍,严重时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甚至昏迷。幼儿多见,驱虫后病情迅速好转。
  二、选择题
  1.A型题
  ⑴ C
  ⑵ D
  试题分析:上述几种寄生虫均属于线虫,其中蛔虫病的分布最广,发病率最高,以农村尤为明显,大部分属于重度流行区(感染率超过60%)和中度流行区(感染率20%~60%)。
  ⑶ A
  试题分析:蛔虫病人是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⑷ D
  试题分析:蛔虫病以散发为主,可有集体发病,但一般不引起流行,故此项是错误的。
  ⑸ A
  试题分析: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空肠和回肠,但也可以出现异位蛔虫症,蛔虫离开小肠至其他器官或脏器,如胆道蛔虫症、胰管蛔虫症及阑尾蛔虫症等。
  ⑹ B
  试题分析:蛔虫可异位至其他器官或脏器如胆道、胰管、阑尾、胃等,但不会至脑部。蛔虫可引起蛔虫性脑病,但不是蛔虫直接进入脑部所致,而是蛔虫的分泌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⑺ A
  试题分析:上述药物除外乙胺螓均是治疗蛔虫病的驱虫药,以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最常用,疗效好,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伊维菌素的虫卵阴转率达100%。
  ⑻ E
  试题分析:蛔虫虽然主要寄生于小肠,可以发生异位损害如胆管炎、胰管炎等。蛔虫的某些分泌物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蛔虫性脑病,蛔虫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结膜炎、腹泻等。短期内大量感染虫卵,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可引起相应肺部症状和体征。蛔虫病不引起肾功能不全。
  ⑼ C
  试题分析:血常规检查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见于多种寄生虫感染,对诊断胆道蛔虫病无特异性;粪便查到蛔虫卵只能说明蛔虫病,不能确定胆道有无蛔虫;胃镜只能发现胃、十二指肠内蛔虫,且有创伤性;对胆道蛔虫诊断有意义的是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但后者有创伤性,故B超是最常用的无创诊断胆道蛔虫异位的方法。
  ⑽ B
  ⑾ B
  试题分析:该例的临床特点是儿童,农村人,病前有排虫史,主要症状是腹痛、呕吐活的虫体、肠鸣音亢进,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结合上述特点和虫体长度,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肠蛔虫病。因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不支持急性血吸虫病;丝虫不寄生在肠道,体积细小,不会从消化道排出;肠绦虫病一般无明显腹痛,常见从粪便中排出妊娠节片;而钩虫病主要为贫血,虫体长度也不支持。
  ⑿ C
  试题分析:患者为儿童,急性起病,右上腹痛和压痛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胆总管中可见长条状阴影,临床诊断最大可能为胆道蛔虫症。
  B型题
  ⒀ C ⒁ A ⒂ A ⒃ C ⒄ C ⒅ D ⒆ D ⒇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