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传染病学——第五章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0:22浏览:

一、填空题
  1.流脑的潜伏期为_______天,一般为_______天。
  2.暴发败血症休克型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_______。
  3.确诊流脑的依据是_______。
  4.密切接触流脑者医学观察_______天。
  二、选择题
  1.A1型题
  ⑴ 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E群
  ⑵ 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病人
  B.慢性感染者
  C.带菌者
  D.带菌动物
  E.献血员
  ⑶ 下列哪项不是脑膜炎球菌的特点?
  A.能产生内毒素
  B.产生自溶酶
  C.革兰染色阴性
  D.耐低温、干燥
  E.对一般抗生素敏感
  ⑷ 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
  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C.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E.医院内传播
  ⑸ 流脑发病年龄高峰为
  A.成人
  B.< 6个月
  C.老年
  D.5岁以下儿童
  E.7~14岁
  ⑹ 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
  E.毒力
  ⑺ 关于流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隐性感染最常见
  B.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C.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
  D.1%为典型流脑病人
  E.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⑻ 流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脑膜刺激征
  B.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呼吸衰竭
  C.急起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D.缓慢起病,发热不明显、头痛剧烈,无休克
  E.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⑼ 流脑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脑脊液生化改变
  B.发病季节
  C.抗菌治疗有效
  D.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E.休克
  ⑽ 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
  B.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
  C.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D.当地有流脑流行
  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⑾ 对疑似流脑患者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B.立即送检
  C.血培养阳性率高于皮肤瘀点涂片或脑脊液涂片
  D.培养阳性一般要进行菌株分型和药敏试验
  E.脑膜炎球菌可从带菌者鼻咽、病人血液、脑脊液及皮肤瘀点瘀斑中获得
  ⑿ 典型流脑的脑脊液改变为
  A.不透明,静置后呈毛玻璃状,白细胞中等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升高,糖稍降低,氯化物降低
  B.不透明,黄白色,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明显降低甚至测不出,氯化物正常
  C.无色透明,白细胞8~10×106/L,蛋白2~4g/L,糖含量为血糖的50%~80%,氯化物正常
  D.无色透明,白细胞轻度升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E.以上都不是
  ⒀ 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下列何种药物
  A.磺胺药
  B.氯霉素
  C.青霉素
  D.链霉素
  E.头孢菌素
  2.A2型题
  患者叶某,男,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天,烦躁不安1天于2月12日入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23次/分,烦躁,颈抵抗,腹部可见数个出血点,克氏征(+),布氏征(-)。外周血象:WBC 18×109/L, N 0.89.脑脊液:压力300mmH2O,细胞数2300×106/L,N 0.95,蛋白质1.5g/L,糖1.4mmol/L,氯化物90mmol/L。
  ⒁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脑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隐球菌脑膜炎
  3.B型题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以上都不是
  ⑴ 外观毛玻璃样,白细胞数中等度升高(50~1000×106/L),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蛋白显著升高,糖改变不明显,氯化物明显降低。
  ⑵ 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1000×106/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⑶ 外观清,白细胞数升高(300~500×106/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蛋白稍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⑷ 外观清,白细胞数稍升高(<50×106/L),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蛋白正常或稍升高,糖及氯化物改变不明显。
  三、问答题
  1.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2.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四、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22岁,郊区某建筑工地工人,因发热、头痛3天,神志不清1天于2004年1月12日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7℃,伴有寒战,明显头痛,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病后第二天发现皮肤散在紫红色斑点,逐渐增多,部分范围扩大,压之不退色,无痒感。第三天出现乱语、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小便失禁。体检:体温39.5℃,脉搏121次/分,呼吸22次/分, 血压140/85mmHg。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密布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瞳孔左侧4mm,右侧3.5mm,对光反射迟钝。上腭可见出血点。心率121次/分,律整。双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加。急诊检查血WBC 24×109/L, N 96%, 血色素89g/L, PLT 50×109/L, PT(凝血酶原时间)28秒,大便常规正常,尿蛋白+/HP,谷丙转氨酶54U/L, HBsAg 阳性,血K+3.1mmol/L。
  请列出该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和哪些疾病鉴别?进一步进行哪些主要检查?如何确诊?如何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及分析

  一、填空题
  1.1~10,2~3
  2.青霉素
  3.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的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葡萄球菌
  4.7d
  二、选择题:
  1.A型题
  ⑴ A
  试题分析:脑膜炎球菌分为13个血清群,以A、B、C三群最常见。我国以A群为主,B群有上升趋势。欧美以B、C群为主,A群极少。
  ⑵ C
  试题分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均是流脑的传染源。但由于本病隐性感染率高,带菌者不易被人发现,而病人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故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⑶ D
  试题分析:题中A、B、C、E均是脑膜炎球菌的特点,同时,该菌对干燥、寒(低于30℃)、热(高于50℃)极为敏感,故D是错误的。
  ⑷ B
  试题分析:流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⑸ D
  试题分析:尽管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但流脑的发病与免疫水平密切相关。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所以发病率最高。但各地人群免疫力水平不一致,发病有年龄差异。
  ⑹ B ⑺ E
  ⑻ E
  试题分析:流脑起病急,进展快,以脑膜的急性炎症为主,临床上出现发热、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脑膜炎的共同特点。由于流脑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因此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其特征性表现。
  ⑼ D
  试题分析:流脑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均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脑脊液、发病季节、治疗等方面不同,前者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冬春季发病、抗菌治疗效果好,常见休克。后者由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季,脑脊液呈浆液性改变,少见休克。但最重要的鉴别点是流脑常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而流行性乙型脑炎无此特征。
  ⑽ E
  试题分析:题中所示内容均是支持流脑临床诊断的依据,但确诊流脑的依据是在血液、脑脊液或未经污染的体液中分离到脑膜炎双球菌。如果只能从未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中检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则为推定病例。抗原试验阳性但培养阴性的病人,则为可能病例。
  ⑾ C
  试题分析:脑膜炎球菌对抗生素、温度极为敏感,因此,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且立即送检,阳性者一般要进行菌株分型和药敏试验。脑膜炎球菌科从带菌者鼻咽、病人血液、脑脊液及皮肤瘀点瘀斑中获得,阳性率以瘀斑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最高,达80%。脑脊液涂片阳性率60%~70%,细菌培养阳性率最低。故C是错误的。
  ⑿ B
  试题分析:流脑是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呈化脓性,答案“B”符合化脓性脑脊液的特点。答案“A”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答案“C”是正常脑脊液特点。答案“D”为浆液性脑脊液的特点,一般见于病毒性脑膜炎。
  ⒀ C
  ⒁ D
  试题分析:本例的特点是儿童,冬春季发病,急性起病,发热,颅内高压征象、脑膜刺激征,皮肤出血点,细菌感染性血象和化脓性脑脊液改变,临床符合流脑。进一步可行瘀点瘀斑组织涂片染色、血或脑脊液涂片或培养确诊。
  2.B型题
  ⑴D ⑵A ⑶A ⑷C
  三、问答题
  1.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流脑的诊断要点: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有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若从患者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为确诊病例;若只能从其未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则为推定病例;抗原试验阳性、但培养阴性者,为可能病例。
  鉴别诊断要点: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常有脑外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及颅脑外伤等,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病史或结核密切接触史,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结核中毒症状,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少,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抗酸染色可检查到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2.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暴发休克型的治疗包括: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静脉滴注,疗程5~7d;②迅速纠正休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等;③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④抗DIC治疗;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包括: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用法同前;②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防止呼吸衰竭: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⑤对症治疗:降温、镇静。
  四、病案分析
  答案要点:
  ⑴ 最可能的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低血钾症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⑵ 应鉴别的疾病:
  1) 其它化脓性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它革兰阴性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2)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3)结核性脑膜炎;
  4) 病毒性脑膜脑炎
  ⑶ 进一步检查
  1) 皮肤瘀点瘀斑组织涂片革兰染色
  2)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同时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
  3) 血细菌培养
  4) 流脑抗原和抗体。其中①~③项细菌学检查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如①~③项细菌学检查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可确诊流脑。
  ⑷ 治疗 治疗原则是就地隔离住院治疗,密切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 尽早、足量使用青霉素20~40万U/kg/ 日,分次静脉滴注,疗程7日。如青霉素过敏,改用头孢菌素、氯霉素或磺胺药
  2) 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20%甘露醇250ml/次,快速脱水,每日4~6次,同时用50%的高渗葡萄糖静脉推注
  3)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
  4) 防止呼吸衰竭
  5) 对症治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