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放线菌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3 21:33浏览: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增生和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

[症状]犬放线菌病发生于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胸腔、椎骨体,其次为腹腔和口腔。并可从病变部位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脑和其它组织器官。皮肤放线菌病多发于四肢、后腹部和尾巴。发病的皮肤显现蜂窝织炎、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向外不断排出黄色或棕红色分泌物并有恶臭气味。
胸部放线菌感染,可使肺部和胸腔同时发病,临床上出现肺炎和胸膜炎症状,体温升高、咳嗽、胸腔积水,叩、压胸部敏感疼痛、呼吸困难,胸透视检查可见有胸水及肺部有不同程度的阴影出现。
骨髓炎性放线菌,多发生于第2和第3腰椎及其邻近的椎骨。有骨增生。骨膜炎、髓腔炎。由于骨质增生、压迫骨髓,临床上多见后躯运动障碍,重之可导致后躯瘫痪。炎症随脊髓上行感染,
可导致脑脊髓炎及脑膜炎,出现全身性神经症状。
腹腔型放线菌感染,放线菌由肠道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肠系膜炎、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上可见有体温升高、腹水、消瘦等症状。

[诊断]本病普通很难确诊,和诺卡氏菌鉴别比较困难。放线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抗酸性,具有分枝菌丝,无氧条件下可生长繁殖,诺卡氏菌通常具有部分抗酸性,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除上述特点外,为了确诊,可取脓液中的硫磺色颗粒放置玻片上,盖上玻片,放置显微镜下察看,可见有放射状排列,四周具有菌鞘的放射菌丝,即可确诊。

[治疗]放线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可采纳上述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长期性治疗,直至症状消除为止。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用量较其它疾病的用量要加大,青霉素10万单位/千克体重、链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混合肌肉注射,2次/日。
对于脓肿破溃的部位结合外科处理进行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创伤,然后创腔内敷入磺胺粉。
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特征以皮肤、浆膜或内脏中形成脓肿状肉芽肿为特征。

[症状]病犬感染诺卡氏菌后,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四肢和颈部皮下出现波动性脓肿或跛行。时间延长破溃形成漏管,排出淡红色的分泌物。体表淋巴结肿大化脓。病菌侵害胸腔和腹腔时可出现胸膜炎和腹膜炎症状,胸腔积血和腹腔积水。病犬可表现咳嗽,听诊肺部可有音。

体表脓肿破溃后经几天愈合。但常在病变部位周围或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脓肿。该病菌可随血液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治疗]本病治疗较困难,大多以致死为转归。但用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的作用。

四环素1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次/日;或口服土霉素25毫克/千克体重,2-3次/日。

磺胺五甲氧嘧啶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次/日。

对脓肿的部位给以切开排脓,做外科处理。
肉毒梭菌中毒症

本病是由于犬吃入含有肉毒梭菌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临床上以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其死亡率很高。

肉毒梭菌存在于动物的尸体、肉类、饲料及罐头食品中,分布广泛、抵挡力强。

[症状]该病的轻重和食入的量成正比,潜伏期几小时或数天,症状出现的越早说明中毒越严峻。病的症状为进行性发展,病初可见有呕吐、吐沫,发展为肢体对称性麻痹。一般由后肢向前肢延伸,进而引起四肢瘫痪。患犬反射机能下降、肌肉张力降低;出现明显运动神经机能障碍。病犬一般体温不高、神志苏醒。由于咬肌麻痹、下颌下垂、流涎、咀嚼吞咽困难、两耳下垂、眼睑反射较差、视觉障碍、瞳孔散大。严重的犬可见隔肌张力降低,出现呼吸困难、心功能紊乱,死亡率很高。
[防治]
(1).应用多价抗毒素治疗每只犬可肌肉或静脉注射3-5毫升,早期应用比晚期应用效果显著。

(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万单位/千克体重,2次/日。

(3).补液疗法,5%葡萄糖盐水100-1000毫升、5%碳酸氢
钠注射液10-50毫升,混合静脉滴注。

(4).防止让犬食入腐败变质的肉类及食物,饲喂前食物应加热100 C,10分钟以上后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