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手足口病的药粥疗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00浏览: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数病人忽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度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四周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日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泛溢肌肤,热毒熏灼,肌肤失养所致。当以清热去湿,解毒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药粥治疗方。


1,竹叶石膏粥

竹叶10g,石膏3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石膏择净,打坏,与竹叶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清热泻火。适用于手足口病发热头痛,口干燥渴等。


2,竹叶粥

竹叶10g(鲜者加倍),大米50g,白糖适量。将竹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除烦安神。适用于手足口病小便淋涩,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及泌尿系感染等。


3,绿豆丝瓜粥

绿豆、大米各50g,丝瓜150g,白糖适量。将丝瓜洗净,切片备用。绿豆、大米择洗干净,先取绿豆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绿豆开花后,再下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丝瓜片、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清热解暑,利尿解毒。适用于手足口病烦喝,尿赤,泻痢等。


4,胆草粥

龙胆草2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龙胆草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胆草、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可清热燥湿,清泻肝火。适用于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小便淋涩疼痛,阴痒,带下,湿疹,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口干口苦等。


5,车前叶粥

鲜车前叶30g车前子10g,大米50g,葱白2茎。将车前叶、子、葱白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剂,连续5-7天,可利湿通淋,清热明目。适用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泻泄,会阴部瘙痒等。


6,银花栀子粥

金银花、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各15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诸药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手足口病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