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宝宝睡觉老出汗 妈妈需警惕正常或疾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11-09 08:57浏览:

宝宝睡觉和活动时都好出汗,但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切正常,这类孩子家长多数都带孩子看过病或问过医生,排除各种病症,虽说无需治疗,但出汗太多总让人担心。那么宝宝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呢?

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

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孩子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

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此外,孩子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孩子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孩子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拘楼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宝宝出汗可能是这些原因

1缺钙引起的

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

应对方法

及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宝宝钙的吸收。

2结核菌引起的

假如宝宝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病症表现,最常见的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

应对方法

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光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3交感神经紧张引起的

心脏病、糖尿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宝宝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等现象。

应对方法

父母可以带宝宝到儿科诊所或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

4喂养不当引起的

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

应对方法

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宝宝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宝宝睡觉出汗怎么办

虽然宝宝晚上睡觉时出汗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护理不当也有可能造成皮肤疾病,也容易感冒,所以还是需要正确护理。

1穿纯棉质地内衣:

纯棉质地的衣服透气、吸汗,贴身穿着也比较舒服。

2调节室内温度:

每天早、中、晚坚持定时通风换气,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30分钟。

3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

宝宝衣着和被子的厚薄应与大人相当,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过厚,盖得太多,否则宝宝容易出汗。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这就要求勤给宝宝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5适当抹爽身粉

为宝宝涂抹爽身粉,能有效吸收宝宝皮肤多余水分,令宝宝肌肤感觉干爽舒适。爽身粉还能预防汗水刺激皮肤,及因衣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过敏和损伤。

如何预防宝宝出太多汗?

●宝宝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宝宝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宝宝体重,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的宝宝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即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而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