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什么是肛门镜检查 为什么要肛门镜检查?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24 22:14浏览:

 肛门镜检查又称为直肠镜检查,是医生将涂好石蜡油的肛门镜插入肛门,用来观
 
观察肛门直肠内部情况的方法。通过肛门镜检查,对于痔患者,医生可以观察痔核的大小、位置、形状,表面黏膜色泽、糜烂、出血、纤维化等情况。另外,还可观察到肠腔内是否有积血、黏液等及其色、质、量,直肠黏膜是否松弛、重叠等情况。
 
如何配合做肛门镜检查?
 
做肛门镜检查前,患者要先排空大小便。检查时按医生的要求,摆好体位,放松全身,放松肛门,不要夹紧两侧臀部。在肛门镜插入时最好大口呼气。随着肛门镜的插入,患者可能有便意感或轻度疼痛、不适,这时也要忍受,配合医生做完检查,切勿将身子回缩或收缩腹部。乙状结肠镜检查是利用最长30cm的硬质筒状器械经肛门插入肠腔,在直视下观察直肠及其上方乙状结肠的一种检查方法。
 
检查的意义基本同直肠镜检查,但检查可达更高部位。通常在检查前一天晚上要服用通便药排空肠腔内的粪便。检查前还要排空小便,换穿干净无臭的袜子和鞋,再带一些卫生纸备用。条件允许时可由一位家属陪同。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前可以吃饭,因为食物经口摄入到达乙状结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故不会对检查造成明显影响。不吃饭的话,体质虚弱者还容易发生低血糖或体力不支现象,甚至出现晕厥。乙状结肠镜检查通常采用“膝胸位”,采用这种体位,患者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只需数分钟,最多10分钟,即可检查完毕,一般人都能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