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便血还分好多种从便血看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1-20 19:21浏览:

 一般我们把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从便血的量和颜色,我们能辨别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
 
便血五大情况需注意
 
1、鲜血便
 
便血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a、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b、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息肉位置高、数量多,可与粪便相混。
 
c、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d、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粘液、脓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3)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必要的话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便血的出现呢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