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靶向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化疗就像大撒网,而靶向治疗就像打枪射箭,肿瘤细胞就是其靶标。针对肿瘤恶性分子靶点设计的靶向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信号传导通道,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其他身体器官的不良作用。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有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安维汀)、帕尼单抗(维克替比)和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等。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疗效如何?
目前常见的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在结直肠癌(CRC)治疗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们改善了患者生存,从不同角度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和希望。
此外,研究也表明,患者在使用贝伐单抗和靶向口服化疗药物“希罗达”,可以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获得一次手术的机会,并不受年龄限制,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均可获益,该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延长手术效果,拖后复发时间。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治疗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第18届世界胃肠癌大会发布的多中心随机临床Ⅲ期TAILOR研究显示,治疗结直肠癌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胃肠道肿瘤常用化疗方案FOLFOX,能够为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疾病缓解率达到61.1%,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31%,死亡风险降低24%。
RAS野生型患者从爱必妥治疗中获益?
既往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分子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所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最为大家所熟悉,其信号传导通路如图所示。通俗的说,信号传导通路就如同驿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AS、RAF等就是驿道上的驿站,配体就是要传导到终点的那道圣旨(鼓励细胞无限增殖),一旦圣旨送达首发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后,信息就会一级一级往下传递。那么西妥昔单抗就是那个在首发站EGFR拦截圣旨的将领(不赞成细胞无限增殖)。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靶向治疗的基因还有哪些?
从信号传导通路示意图可知,关系到爱必妥等靶向药物治疗效果的除了RAS基因之外,还有RAF、PI3K等基因,这些基因突变的效果也和RAS基因突变类似,会导致靶向治疗无效。BRAF基因还涉及到预后不良,其突变与否对医生在化疗和单抗类药物的用药方案上也提供参考。因此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避免药物误用滥用造成的伤害。
如何选择肠癌基因突变检测?
KRAS、NRAS、PIK3CA、BRAF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0~50%、1~6%、10~30%、8~15%。这部分患者目前无法从爱必妥、维克替比等靶向药物中获益,因此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目前,肠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测序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HRM)、焦磷酸测序法、定量PCR法(以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ARMS)为主)、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RFLP)、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等。
从敏感性角度上讲,敏感性低不利于临床治疗,但过于敏感的方法会造成检测特异性下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而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ARMS法灵敏度可达1%,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已成为大部分医院常规使用的检测方法。
从准确性角度上讲,特异性、稳定性和标准化的流程是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因此采用通过严格的临床考核验证的方法和产品是检测准确性的重要保障,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国家法规支持的产品,即通过CFDA认证的产品;二是选择正规的检测机构,在选择检测机构和项目时,必须挑选有合法检验资质的机构,真正做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影响靶向治疗的开展。
结语: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之前,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基因检测,确定是否适合靶向治疗,以避免无效用药,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