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什么是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如何诊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13 08:40浏览:

 什么是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
 
  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再加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则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直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1、全身症状。直肠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的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2、脱出。直肠息肉蒂部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直肠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肛外,如果直肠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直肠息肉常不能脱出。
 
  3、直肠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若发现多个直肠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直肠息肉病。
 
  4、引起癌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极高。
 
  哪些原因会引发直肠息肉?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很多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息肉的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