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移植常规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30浏览:

 一、术前准备
 
  (一)术前检查
 
  1.肝功、生化、sIl-2R、凝血功能、AFR,CEA。
 
  2.ABO血型。
 
  3.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CV-Ab、HIV、CMV,必要时可行HBV-DNA和HCV-RNA检查。
 
  4.心肺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5.CT或MRI以排除肝内外恶性肿瘤。
 
  6.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门静脉、下腔静脉的直径和有无血栓,以及肝脏的大小。
 
  7.胆汁、腹腔引流液、痰、尿、腋下、腹股沟、鼻腔细菌培养和药敏。
 
  8.胆汁、腹腔引流液、痰、尿、腋下、腹股沟、鼻腔查霉菌。
 
  9.必要时可以行肝脏穿刺活检。
 
  (二)手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上自下颌、下至大腿上三分这一,两侧至腋后线,皮肤准备时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2.口服抗生素以抑制肠道细菌,可以术前口服红霉素(1.0g,1次/h×4)加新霉素(1.0g,1次/h×4),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
 
  3.术前给菌必治1.0g,静注,术中及术后期48h内每12h给药1次。
 
  (三)术中用药
 
  1.硫唑嘌呤1.5mg/kg,肝脏再灌注前静脉滴注。
 
  2.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肝脏再灌注前静脉滴注。
 
  二、术后处理
 
  (一)一般处理
 
  1.心电监护:在术后24h内要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2.禁食:肛门排气后即可以给予流质饮食,然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持续吸氧:24-48h.
 
  4.胃肠减压:胃肠减压管应尽早拔除。
 
  5.雾化吸入:4次/d。
 
  6.口腔护理:2次/d。
 
  7.留置导尿:导尿管在术后24h即可拔除。
 
  8.尿量、测尿比重、尿糖:测定1次/h,特别在术后24h内,要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和尿糖的变化,判断肾脏和新肝的情况。
 
  9.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记量1次/d,如果无明显腹腔渗出液,腹腔双套管可在术后24-48h即可以拔除。
 
  10.双套管冲洗: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冲洗双套管10ml/h。
 
  11.“T”型管引流:记量1次/6h,要密切观察胆汁量和质的变化,如果新肝发挥正常功能,术后胆汁量应逐渐增加,应掌握胆汁的变化情况。
 
  (二)抗霉菌治疗
 
  1.制霉菌素:50万U,1次/8h×30d。
 
  2.制霉菌素涂口腔:1次/4h×30d。
 
  3.制霉菌素软膏涂全身皮肤皱褶和指缝:×30d。
 
  (三)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200-400mg,1次/6h×3个月。
 
  (四)抗排异治疗
 
  1.环孢素:5mg/kg+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12h(每次持续3-4h),然后根据全血浓度调整剂量,使全血浓度维持在300-400g/L。
 
  2.硫唑嘌呤:1.5mg/kg+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
 
  3.甲基强的松龙:50mg,静注1次/6h,然后每天碱量至40mg,至第6天以后减至20mg/d。
 
  (五)抗凝治疗
 
  1.低分子右旋糖酐:10ml,静滴1次/1h×1周。
 
  2.阿司匹林:50mg,3次/d×3个月。
 
  3.潘生丁:25mg,3次/d×3个月。
 
  (六)预防感染
 
  1.菌必治:0.5-1.0g,静注1次/12h,用至术后24-48h:以及每次胆管造影、肝脏穿刺前用。
 
  (七)其他治疗
 
  1.谷光甘肽:600mg静注1-2/d。
 
  2.前列腺素E:100µg,静滴1-2次/d。
 
  3.10%GS100ml+清蛋白10g,静滴1次/12h×3d,然后根据血清清蛋白含量调整用量。
 
  4.洛赛克:20-40mg静注1次/d×15d。
 
  (八)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查血象、肝功、生化、肾功能、环孢素浓度、sIL-2R、PT、Hct、1次/d。
 
  2.胆汁、腹腔引流液、痰、尿、腋下、腹股沟、鼻腔细菌培养和药敏(第1周为1次/d,以后改为每周2次)。
 
  3.胆汁、腹腔引流液、痰、尿、腋下、腹股沟、鼻腔查霉菌(第1周为1次/d,以后改为每周2次)。
 
  4.术后7,21d;3,6个月及1年常规行肝脏穿刺活检。
 
  5.术后24h行肝脏彩色多普勒检查,以观察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通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