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5浏览:
次
1.稳定内环境平衡
(1)热量及氮质平衡 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可用能量合剂:辅酶A、ATP及细胞色素C等,同时可给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限制进液量,每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加500~700ml为宜,应以高渗糖为主,少尿时多有高血钾,一般应限制含钾药剂的应用。本期血钠降低多是稀释性低钠,不需补钠。
(3)维持酸碱平衡 对重度酸血症,可酌情选用碳酸氢钠。
(4)稳定血压 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00mmHg),可用利血平等。
2.促进利尿 一般宜早期应用,但对器质性少尿效果差。
(1)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液)每小时尿量小于40ml,或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酌用20%甘露醇125ml/次静滴或静推。用药后无利尿效果或血压上升者,即应停用,以免发生心功不全。
(2)高效利尿剂 常选用速尿或利尿酸钠。严重病例两药可交替使用。①速尿:40~100ml/次,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注,每日2~4次。②利尿酸钠25~50m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推。在肾实质严重损害时,往往无效,不宜盲目加大剂量。
(3)血管扩张剂 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
3.导泻疗法 可缓解尿毒症,减少高血容量综合征,防止肺、脑水肿,降低血钾。常用甘露醇粉或中药大黄、芒硝等。①甘露醇粉:每次25~40g,每2小时口服1次,连服2~3次;②大黄30g用开水泡后冲服,芒硝5g.重度恶心、呕吐、消化道大出血者禁用。
4.放血疗法宜严格掌握指征,由高血容量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其他疗法效果不佳时可用之,每次放血300ml左右。
5.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人工肾),效果良好,但应掌握透析指征;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尿毒症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②高血容量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腔道大出血者;③合并高血钾,心电图出现高钾图像,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30ml/dl,可不拘泥少尿天数及血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四)多尿期治疗 移行期及多尿早期,治疗方法同少尿期,但水及电解质应随尿量增加而予补充。多尿期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五)恢复期治疗
1.继续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给高糖、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3.出院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休息1~3个月。
(六 )并发症治疗
1.心衰、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①必要时减慢输液速度,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吸氧;③苄胺唑啉,一般应用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滴;④强心利尿,可选用毒毛旋花子苷K、西地兰、氨茶碱等;⑤对呼吸急促、烦燥不安者可用苯巴比妥,吗啡或杜冷丁,对中枢性呼吸衰竭及昏迷患者应禁用;⑥根据具体情况给以降压、导泻、放血、或透析等措施;⑦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给地塞米松,必要时行人工终末正压呼吸。
2.高血钾处理
①25%葡萄糖液200ml;加入胰岛素20~40u,缓慢静滴;②10%葡萄糖酸钙20ml,加入5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推;③5%碳酸氢钠80~100ml缓慢静滴,有高血容量者不用;④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可进行透析。
3.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治疗
止痉可选用苯巴比妥、安定、10%水合氯醛或副醛等镇静剂,亦可用654—2对脑水肿引起的抽搐可用20%甘露醇或选用速尿、利尿酸钠等。
4.继发性纤溶症
可选用抗血纤溶芳酸,一般100~200mg加入50%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推,1日2次,或选用6—氨基已酸,常用4.0~6.0g加入50%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推,每日4~6次。
5.防治继发性感染
早期发现感染病灶,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情况选用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对肾脏损害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应慎用或不用。二重感染,可根据菌株种别进行治疗。
[预防]
应在疫区反复深入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将鼠的密度控制在1~2%以下。
(一)监测 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包括:
1.人间疫情监测 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2.鼠间疫情监测 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二)灭鼠、防鼠 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1.灭鼠 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2.防鼠 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不宜睡上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三)灭螨、防螨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防螨应注意:①不坐卧于稻草堆上;②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③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④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四)疫苗应用的展望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的疫苗可分为二类,一种是鼠脑纯化疫苗,另一种是细胞培养疫苗;另外还有减毒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也在研究中。
1.浙江防疫站用沙鼠肾细胞培养野鼠型210株病毒经1:2000β—丙内酯灭活后制成疫苗,经免疫家兔后对同型毒株的中和抗体效价增高并产生较高的HI抗体,保护力试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经卫生部批准已进行二批30人观察。免疫2针后RpHI、ELISA和IFA检测抗体分别有9人、9人和8人阳转,3针后全部阳转。中和抗体免疫2针后有4人阳转,3针后9人阳转,初步认为该疫苗是有希望的。
2.长春生物制品所与病毒所用地鼠肾细胞A3/A9和L99病毒制成双价疫苗和L99家鼠型单价疫苗,动物试验有较好保护作用;中和抗体反应,双价疫苗对同型(家鼠型)病毒反应较好,免疫家兔100%阳转。经卫生部批准第一批观察12人,免疫后中和抗体全部阳转,180及360天后仍各有10名保持阳性。
3.兰州生物制品所用乳小白鼠制备纯化疫苗加福尔马林灭活,给家兔免疫后能产生较高的ELISA、RpHI、CH抗体。已上人20名。
从感染细胞培养和大白鼠或小白鼠乳鼠脑组织制备的灭活疫苗已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及能有效诱导抗体反应,小量人群观察表明,这些灭活疫苗安全有效,是很有希望的。
4.李镐汪等对减毒活疫苗,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对基因重组疫苗正在研究中。
附: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
关于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尚无统一认识。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均有两个特征:一是病原体均为病毒,并具有传染性:二是以高热,出血与低血压现象为主要临床表现,为一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类疾病目前已有13种之多。1970年Casals等根据传播途径,即:蜱媒、蚊媒、动物源性及传播途径末明者四类,提出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在流行病学上有其实用价值,现已被多数学者所采纳,见附表。1959年CMOPOдиHчEB根据出血性肾病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将出血热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典型的和特有的肾损害两特征的归纳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如出血性肾病肾炎、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和阿根廷出血热等;另一类为临床上缺乏典型的肾脏损害,很少出现少尿或尿闭,尿蛋白微量或正常,多尿期亦不明显等,称为无肾综合征出血热,如几种蜱媒和蚊媒出血热以及马尔堡病、埃波拉出血热等,我国蜱媒新疆出血热即属此类。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及发生在欧洲的流行性肾病或流行性肾炎等,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现我国多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表 病毒性出血热分类
传播途径 | 病名 | 临床类型 | 分布地区 |
蜱媒 | 1.鄂木斯克出血热(OHF) 2.奇萨那森林病(KFD) 3.克里米亚出血热(CHF) 4.新疆出血热(SHF) |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
苏联鄂木斯克 印度 苏联、保加利亚、巴基斯坦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
蚊媒 | 5.登革出血热(DHF) 6.基孔肯亚出血热(CHIK) 7.黄热病(YH) |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
东南亚、太平洋群岛 泰国、印度 非洲、南美 |
动物源性 | 8.阿根廷出血热(AHF) 9.玻利维亚出血热(BHF) 10.拉沙热(LF) 11.流行性出血热(EHF) |
有肾综合征 有肾综合征 有肾综合征 有肾综合征 |
阿根廷 玻利维亚 非洲 中国、苏联、朝鲜、日本、北欧 |
传播途径未明 | 12.马尔堡病(MVD) 13.埃波拉出血热(EbHF) |
无肾综合征 无肾综合征 |
东非乌干达、肯尼亚 北非扎伊尔、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