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感染性休克(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5浏览: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一)休克早期 机体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可有体温不升反降低之表现,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神志清楚但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深而快,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

  (二)休克中期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酸中毒。收缩压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者,呼吸表浅且快,心率快心音低钝,皮肤湿冷可见花斑,烦躁不安或嗜睡,尿量减少,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

  (三)休克晚期 可出现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时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并有多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的表现。

  2.急性心功能不全 呼吸突然增快,紫绀。心率快、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损害、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等改变。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血钾增高。

  4.休克肺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氧不能缓解,继而节律慢而不规则,肺底可闻细湿罗音,胸片示斑点状阴影或毛玻璃样病变。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5kpa(50mmHg)。

  5.其它 脑功能障碍可致昏迷、一过性抽搐、肢体瘫痪、瞳孔、呼吸改变等。肝功衰竭引起肝昏迷、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现象。血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在休克晚期血小板计数下降,出凝血时间延长,提示DIC的发生。

  (二)尿 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由初期的偏高转为低而固定;尿渗透压降低,尿/血渗透压之比值小于1.5;尿血肌酐浓度之比<10:1,尿的排泄量正常或偏高。

  (三)病原学检查 为明确病因,在应用抗生素前取血、脑脊液、尿、便及化脓性病灶渗出物(包括厌氧培养)进行培养,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鲎溶解物试验有助于微量内毒素的检测。

  (四)血气分析 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动脉血pH偏高,氧分压降低(PaO2),剩余碱(BE)不变。休克发展至晚期则转为pH偏低,PCO2降低,BE负值增大。

  (五)血生化检查 血钠多偏低,血钾高低不一。休克晚期尿素氮、ALT均升高,甚至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提示肝肾功能受损。

  (六)DIC的检测指标 主要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gulatin),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如前三项不正常,DIC诊断成立。有条件时可快速检测FDP(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如超过正常则反映有血管内溶血(继发性纤溶)。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必须具备感染及休克综合症这二个条件。

  一、感染依据 大多数可找到感染病灶,感染患者如肺炎、暴发性流脑、中毒型菌痢及重症肝病并发原性腹膜炎等。个别败血症常不易找到明确的病变部位。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二、休克的诊断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小,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或花斑,唇指发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时可以诊断为休克综合症。休克晚期可见皮肤瘀斑、出血不止、甚至抽搐昏迷等症。

  在病人具备感染的依据后,如出现下列症状,可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1.体温骤升或骤降:突然高热寒战体温达39.5~40℃,唇指发绀者,或大汗淋漓体温不升者。

  2.神志的改变:经过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而淡漠、迟钝或嗜睡,大小便失禁。

  3.皮肤与甲皱微循环的改变:皮肤苍白、湿冷发绀或出现花斑,肢端与躯干皮温差增大。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襻数减少,往往痉挛、缩短、呈现断线状,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眼底可见小动脉痉挛,提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不足。

  4.血压低于10.64/6.65kpa(80/50mmHg),心率快,有心律紊乱征象。休克早期可能血压正常,仅脉压差减小,也有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在呼吸衰竭及中毒性脑病之后。

  对严重感染的老年或儿童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能仅凭血压是否下降来诊断感染性休克。某些时候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症状是尿量减少。

  休克晚期除临床有瘀斑血倾向外,3P实验等检查有助于DIC的诊断。

  [预后]

  取决于下列因素:①治疗反应: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醒安静、四肢温暖、紫绀消失、尿量增多、血压回升、脉压差增宽则预后良好;②感染的控制是否及时;③休克伴有严重酸中毒,并发DIC、心肺功能衰竭者预后严重;④原患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休克多难以逆转,夹杂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等预后亦差。

  [治疗]

  休克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凝集,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

  一、原发病的治疗应积极迅速控制感染。抗菌素使用原则是:选用强有力、抗菌谱广、对病原微生物敏感、剂量要大、联合用药(一般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静脉定时滴注。为减轻中毒症状,在有效抗菌治疗下,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使用强有力抗菌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化脓病灶。近来国外提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在使用抗生素后,血液和组织中的敏感菌被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循环于血流,加剧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提出了选择投药时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