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2浏览:
次
三、其它关节疾病
(一)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arthrosis)
开始为关节软骨的纤维性变,弹性减弱,变脆,其碎块坠入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有时钙化。骨关节表面渐现粗糙裂纹、凹陷和糜烂。关节软骨变性后,机体的反应使软骨下骨质增生。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其X线表现为(图2-56及图2-57)
图2-56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示骨关节面边缘性骨赘
图2-57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正、侧位),示骨赘及骨桥形成
1.早期可见关节间隙及关节面正常,关节边缘变尖为骨赘的早期改变。
2.病变继续发展,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狭窄,关节面有局限性密度增高,关节边缘有轻度唇样变。
3.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较显著,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显著,有时可见其中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关节内可有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骨性游离体。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toid arthrisis)
本病好发于成年人的四肢关节,多见于手及脚的小关节。滑膜首先有充血及水肿,滑膜增生不仅产生积液还形成血管翳深入关节,复盖关节软骨表面,侵蚀软骨,继而破坏下面的骨质。X线表现(图2-58)
1. 关节软组织梭形肿胀 常见于多个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由于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炎性改变而呈梭形肿胀。同时可见其骨质稀疏。
2.关节间隙改变由于关节积液和早期关节软骨未被破坏,关节间隙可轻微增宽。病变继续发展,关节软骨损坏后即可见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3.关节面破坏关节软骨损坏后,增生的滑膜接触骨关节面,破坏骨质。常首先在骨关节面的边缘出现穿凿样骨质缺损。同时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稀疏更显著。
4.由于关节内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及挛缩,可产生屈曲畸形或半脱位。
(三)强直性脊柱炎(Andylosing spondylitis)
本病限于脊柱,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阴性,目前认为本病非类风湿性病变。患者大都是青年男性,常伴发虹膜炎。多见于少动关节,如骶骼关节。病理改变与类风湿性病变相似,并常在贴近关节软骨处发生骨炎,关节软骨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最后发展为骨性强直,其X线表现为(图2-59)。
图2-58 手及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示腕、掌指及指间关节间隙变窄,桡骨月状骨关节面不规则的破坏。
指间关节软组织梭形肿胀。
图2-59 强直性脊柱炎示“竹节状”脊柱
1.病变多由两侧骶骼关节开始。早期可见髂骨关节面下骨质密度增大,关节面边缘模糊。晚期则因软骨被破坏而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为骨小梁所贯穿,形成骨性强直。
2.椎体改变病变早期,椎体显示正常。病变继续发展,椎体显示轻度骨质稀疏。椎体角由圆钝变方,呈方形。但无骨性突起。两椎体间有纤维环及前、后纵韧带骨化所形成的骨桥联接,使脊柱呈竹节状。
3.椎弓关节也可发生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而由骨小梁贯穿。
4.棘突因棘间韧带骨化而在前后位片中见其联成一纵行密影。
四、佝偻病(Rickets)
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
预备钙化带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不钙化,而患者的软骨生长及破骨细胞作用不受影响,同时有血管穿入类骨组织。X线表现(图2-60)
1.早期可见干骺端的预备钙化带轮廓模糊,继续发展时则完全消失。
2.干骺端变形:骨质软化后,由于体重的作用而加宽,中间凹陷呈杯形,杯口内可见许多细条状钙化影如毛刷状。
3.骨骺轮廓模糊,严重者可不显影。
4.骨干皮质变薄,密度减低,轮廓模糊,表面可见有轻度平行型骨膜反应。
5.有的骨小梁因钙化不足而不显影,故显轮廓模糊,稀少。
6.严重者可见长骨弯曲变形及病理骨折。
经适当治疗后先见预备钙化带重新钙化,然后逐渐向骨干方向发展,毛刷状钙化影及杯形逐渐消失。骨皮质及骨小梁逐渐增厚和密度增高。增厚的平行型骨膜逐渐与骨皮质融合。骨质软化所造成的弯曲变形不易恢复,常需手术或其他方法进行矫正。
A.正常婴儿长骨骨骺及干骺端 B.婴儿佝偻病长骨骨骺及干骺端改变
图2-60 婴 儿 佝 偻 病
五、颈椎病(Cd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改变,使颈椎丧失稳定性并压迫邻近组织,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
(一)主要病理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变性疾患。软骨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软骨退变可累及椎间盘、钩椎关节及椎弓关节的关节软骨。使之变薄、变脆,甚至坏死,降低了软骨缓冲外力、减少振荡的能力,最后导致颈椎不稳。此后可相继发生骨关节增生、肥大,韧带肥厚、骨化、颈椎滑动、旋转、曲度异常或椎管狭窄等变化。
(二)临床表现
由于骨赘形成及颈椎结构改变对着脊髓、脊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压迫、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神经根性臂痛、眩晕等。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
(三)X线表现
1.平片
(1)颈椎关节软骨退变的征象,如椎间隙变窄,椎弓关节及钩椎关节间隙变窄,椎间盘真空现象,髓核钙化等。
(2)颈椎骨质增生和肥大,包括椎体唇样骨质增生,钩突增生变尖。椎间孔变小。
(3)颈椎过屈、过伸侧位片上,可观察到颈椎不稳定的征象,如颈椎功能性滑动。
2.脊髓造影检查
(1)正位片上示颈髓假性增宽及不同程度的横断形充盈缺损。
(2)侧位片上示硬脊膜囊前缘压迹。
(3)造影剂在颈髓蛛网膜下腔内流动减慢甚至受阻。
(4)神经根鞘袖充盈缺损。
3.CT所见(详见第七章)
CT能正确反映颈椎的骨性结构、椎间盘及软组织变化。例如椎体前、后缘骨增生,钩突增生,侧隐窝狭窄,椎管前后径狭窄。椎间盘真空现象、髓核钙化,甚至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